好累可是睡不著好痛苦!醫曝恐是患「睡前拖延症」 想改變靠「5方法」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你也是晚上很累但怎麼睡也睡不著的那群人嗎?對此,就有醫師表示,可能是「睡前拖延症」所致,根據研究顯示,我們的性格特質可能正是導致夜夜追劇、滑手機,而不早點進入夢鄉的原因。

根據研究顯示,我們的性格特質可能正是導致夜夜追劇、滑手機,而不早點進入夢鄉的原因。(示意圖/photoAC)

內分泌科醫師陳潔雯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人都有睡前明明沒事,但就是捨不得上床睡覺,反而一直拖延到很晚才勉強入睡的經驗,根據研究顯示,我們的性格特質可能正是導致夜夜追劇、滑手機,而不是早點進入夢鄉的原因,成為白天疲憊不堪的罪魁禍首。

陳潔雯說明,睡前拖延症是指即使已經累了,到了應該上床睡覺的時間,卻還是選擇繼續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例如:看電視、上網或玩手機遊戲等,而拖延實際上床睡覺的時間,這並不是因為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礙所造成,而是出自於想要延長晚上空閒時間的想法,這種沒有外在原因,仍舊拖延睡眠時間的現象被稱為「睡前拖延症」。

陳潔雯指出,這類人常因睡眠不足,使得隔天好疲勞,工作或學習效率下滑,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健康,而造成睡眠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不想讓晚上放鬆休閒的時光這麼快就結束,或是想多做些有趣的事情打發時間,此行為可能與性格有關。

陳潔雯分享,有研究人員招募399名大學生進行分析,他們先透過一系列心理測量工具,評估受試者包括外向性、親和性、盡責性、神經質和開放性等五大性格特質,再與睡前拖延症和白天疲勞程度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對自我肯定度較低者,可能會藉由「延後睡覺」以尋求心理上的安慰,比如說多看電視和滑社群媒體來「獎勵」自己一天的辛勞,結果反而減少睡眠時間,隔天醒來更疲倦。

想要改善睡前拖延症,陳潔雯認為「認識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若發現自己常因此而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可透過做以下「5件事」改變自己:

  1. 培養盡責性:
    盡責性高者較不容易出現睡前拖延的習慣,因此白天也相對沒那麼容易疲勞。這是因為他們通常會自律地管理時間,不會讓夜晚的娛樂耽誤睡眠時間。
  2. 提升自我效能感:
    是指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或面對挑戰的能力的信心。高自我效能的人可能更有信心管理他們的睡眠習慣,包括克服睡前拖延。他們可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確保有充足的休息,減少日間疲勞。
  3. 正念冥想:
    研究顯示,即使是短短幾分鐘的正念冥想,也能顯著提升睡眠質量,幫助你更快入睡。
  4. 培養正面情緒:
    學會積極面對生活的每一刻,也能幫助你擺脫夜晚的焦慮和白天的疲倦。
  5. 定下明確的睡眠目標:
    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管理計畫,讓自己每天都能按時上床睡覺,如此一來睡眠和生活品質都能獲得顯著的提升。
根據研究顯示,我們的性格特質可能正是導致夜夜追劇、滑手機,而不早點進入夢鄉的原因。(示意圖/photoAC)
  • 資料來源:【療生活 ‧ 陳潔雯醫師】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