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即使經過清洗,仍可能殘留大量細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多國研究指出,每件貼身衣物在正常洗滌後,平均仍殘留約0.1公克的糞便微粒,檢測出的大腸桿菌、腸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多達數百萬個。專家建議,內褲使用壽命應控制在3至6個月內,超過此期限,細菌密度可能達新衣服的8至10倍。

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洗衣機內桶壁也可能成為細菌再污染的溫床,導致微生物二度附著到已清洗的衣物上。當環境溫暖潮濕時,這些細菌會聚集在纖維間,增加感染風險。為降低細菌滋生機率,內褲與內衣等貼身衣物應以60度以上的熱水清洗,並在陽光下充分曝曬。
研究顯示,長期使用的內褲不僅彈性下降,皮脂與分泌物、細菌會吸附在纖維孔隙中,即使高溫清洗也難以徹底除菌。這些殘留的微生物可能導致私密處反覆搔癢、感染,甚至誘發泌尿道炎症。女性更可能因此使念珠菌陰道炎與細菌性陰道炎(BV)復發,黃軒形容這些長期使用的內褲如同「貼身細菌培養皿」。

關於內褲材質的選擇,黃軒建議消費者可挑選莫代爾(Modal)或純棉混紡材質,這類材質既透氣又能吸濕排汗。相較之下,尼龍與聚酯纖維雖然耐穿,但不透氣性使細菌更容易繁殖,不利私密處健康。專家提醒,定期更換內褲不僅是個人衛生習慣,更是預防私密處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