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孕婦在懷孕5個月例行產檢時,意外發現腹腔內有大量腹水及一顆15公分大小的卵巢惡性腫瘤。經馬偕紀念醫院跨科團隊合作,成功為孕婦切除腫瘤並保全胎兒,讓她順利在妊娠38週產下健康女嬰,母女均安。

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科資深主治醫師王亮凱表示,李小姐在妊娠20週進行第四次例行性產檢時,胎兒發育情況正常,但超音波檢查卻意外發現孕婦腹腔內積滿大量腹水,左側下腹部有一個15公分大小、邊界模糊、結構複雜的卵巢腫瘤。當時孕婦已出現明顯的進食與呼吸困難症狀,腹部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腫瘤疑似來自左側卵巢,且惡性風險極高。
面對懷孕中發現惡性腫瘤的困境,李小姐曾前往其他醫院諮詢,被建議立即手術切除腫瘤,甚至可能需要一併移除子宮,無法保全胎兒。為了給自己與孩子更多機會,她回到馬偕醫院,由高危險妊娠照護團隊會診婦癌科主任陳楨瑞,尋找可能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陳楨瑞主任召集跨團隊進行個案討論後表示:「考量當時胎兒屬於極低體重兒,預估體重不滿500公克,早產存活率太低,加上惡性腫瘤妊娠中手術風險高。」經慎重評估後,團隊決定儘速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同時保留子宮與未被侵犯的右側卵巢輸卵管,盡最大努力讓胎兒能長大到足月。
陳楨瑞主任指出,手術前血液檢查發現李小姐的抗穆勒氏荷爾蒙(AMH)指數異常超高,超越檢查極限無法顯示正確數值,已強烈懷疑為卵巢顆粒細胞癌。手術採傳統直式開腹方式,順利切除包含惡性腫瘤的左側卵巢輸卵管,幸運的是腹腔內並無腫瘤擴散或轉移跡象,子宮與右側卵巢輸卵管成功保留。

病理報告證實為「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屬於低度惡性的卵巢腫瘤,李小姐得以免於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術後她恢復良好,先前因腹水引起的腹脹、呼吸困難等症狀完全消退,孕程順利延續。在王亮凱醫師的後續產檢照護下,李小姐在妊娠38週自然產下2808公克的健康女寶寶。
陳楨瑞主任提醒,「幼年型顆粒細胞瘤」主要來自卵巢結締組織,常合併不明原因的多量腹水。他呼籲孕婦若出現持續腹脹、食慾不振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若發現伴隨腹水或不明腫塊,更要提高警覺,及早排除惡性卵巢腫瘤可能。雖然此類腫瘤較為少見,但若能及早發現並由專業團隊制定精準治療計畫,仍能同時守護母親與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