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閱讀只剩下「點擊與滑動」? 閱讀的儀式感不應失去

分享:

投稿者:黃冠廷(學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實體書店吹起熄燈號,取而代之的是網路書店、電子書與有聲書的興起。當一間間充滿書香的店面熄燈,我們不禁要問,這僅僅是商業競爭下的結果,還是文化逐漸退場的象徵?

電子書雖興起,但實體書仍有無法取代的價值與體驗。(圖/Freepik)

誠然,電子書的普及帶來了許多便利性,不論是隨時隨地可讀、減少紙張浪費,還是方便檢索、標註與跨設備同步,都是數位時代的優勢。許多人也因此改變了閱讀習慣,從拿起一本書翻閱,變成滑動螢幕,甚至讓AI朗讀。然而,在這樣的便利之下,我們是否也失去了某些難以取代的閱讀體驗?

進入書店,手指觸摸書頁的粗糙、翻動時發出的沙沙聲、嗅聞紙張的淡淡墨香,這些都是電子書無法還原的感官體驗。更不用說書店提供了一個讓人遠離3C產品的沉浸空間,讓人可以暫時放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干擾,專注於書本世界。此外,書店不僅僅是買書的地方,更是一個文化的交流場域,無論是店員的推薦、書架間的驚喜發現,還是參與一場作家講座,這些互動都是純粹線上購書難以複製的價值。

當然,時代變遷無可避免,書店的經營模式確實需要調整,但我們是否願意為了便利性而完全捨棄這樣的文化場域?或許,支持書店不只是買書,更是一種對閱讀氛圍的支持,讓下一代仍然有機會在琳瑯滿目的書牆前,找到那本改變人生的書。

在數位浪潮下,我們無法否認電子書的優勢,也給予我們更多閱讀的便利性,但也應該思考,若讓書店消失,是否也讓部分的文化體驗從日常生活中退場?下次想買書時,或許可以考慮走進一家書店,感受那份翻閱實體書的美好,支持它們繼續存在,讓這個時代不只充滿便利,也能保有閱讀的溫度與深度。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