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資料提供者」引爭議 林智堅新創詞能否有效滅火?

分享:

記者黃彥昇/綜合報導

林智堅開記者會回應論文疑雲。(圖/翻攝自林智堅臉書直播)

林智堅論文疑雲持續延燒,今(24)日親上火線回應,在記者會中林智堅自稱是「善意的資料提供者」,並詳列各種證據試圖滅火,但能否有效處理論文爭議?

「善意的資料提供者」要從「善意」兩字來解釋,法律上有所謂的「善意第三人」,此處的「善意」並非是字面上直觀的「善良沒有惡意」,而是「毫不知情」,與之相對的「惡意」則是「知悉、瞭解」。

所以「善意的資料提供者」可以解讀為「對於資料被提供給其他人這件事我毫不知情」,然而根據陳明通昨(23)日發布的4000多字聲明稿指稱「我在徵得林智堅的同意下,讓余正煌使用林的資料」,表示余正煌引用林智堅資料這件事,林智堅本人是完全知情的,而林智堅的台大學位論文也將余正煌的論文放在參考文獻表內,也可以理解林智堅看過余正煌的論文,由此推論,林智堅也應該知道兩人的論文存在雷同之處。

若今日林智堅回應的內容毫無虛假,提供的時間軸完全正確,那麼陳明通與林智堅二人都知道余正煌在抄襲林智堅的草稿,此陳林二人就可以直接向學校方面檢舉,因為余正煌的論文構成抄襲,然而陳明通的做法是讓余正煌口試通過取得學位,而林智堅也在知情自己被抄襲情況下,以一篇有雷同的論文取得學位。如此一來就會陷入「林智堅引用余正煌論文卻沒有檢舉他抄襲」或「林智堅引用余正煌論文卻不知道他抄襲」的二選一難題,能否有效滅火,可能仍是未知數。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