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南橫墜谷案掀質疑聲浪 公路局曝「未封路」內情

分享:

西南氣流連日帶來超大豪雨,高雄南橫公路81.1K發生李姓男子1家5口駕車墜谷身亡悲劇,而事發地桃源區至31日清晨5時累積雨量飆到1037毫米,逼近16年前莫拉克颱風雨量1301毫米紀錄。

高雄台20線81.1K南橫公路段7月30日晚間因大雨造成路基坍方約30公尺。(圖/公路局提供)
高雄台20線81.1K南橫公路段7月30日晚間因大雨造成路基坍方約30公尺。(圖/公路局提供)

33歲李姓男子駕車載妻兒4人7月30日晚間途經台20線南橫公路81.1K處,不料大雨造成該處路基坍方,5人隨車墜谷導致2死3失聯,僅剩未同行的14歲長子倖存。

交通部公路局指出,7月31日清晨5時,高雄市桃源地區24小時雨量最高達1037毫米,接近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風災單日在桃源鄉的1301毫米雨量紀錄。

李男1家5口墜谷位置的路面幾乎消失一半。(圖/中天新聞)
李男1家5口墜谷位置的路面幾乎消失一半。(圖/中天新聞)

墜谷悲劇發生後,輿論質疑為何該路段未實施預警性封閉,公路局稱,台20線81.1K本就不是1級或2級監控路段,2015年下旬才完成台20縣寶來二橋79K至桃源一橋90.5K間約12公里之莫拉克災後修復工作,興建8座橋梁,路基相對穩定屬安全路段。

7月31日白天可見車輛墜谷位置有大面積土石崩塌狀況。(圖/中天新聞)
7月31日白天可見車輛墜谷位置有大面積土石崩塌狀況。(圖/中天新聞)

不過2025年7月30日晚間9時20分,事發路段時雨量達86毫米,研判是短時強降雨導致公路排水容量宣洩不及,逕流水漫淹沿線公路,並隨機落下邊坡沖蝕,這才使得路基無預警流失。後續將以鋼軌樁打設保護既有路基,預計最快8月2日搶修完成,之後再以擋土牆加設排水導流工程處理,有望在2025年底前完成。

公路防災中心副執行秘書李佳輯說,預警封路標準作業程序含4階段

1、非汛期利用工程手段改善山區公路脆弱點,提升抗災能力,並盤點脆弱路段及狀況。

2、依據氣象、降雨等資訊,預判道路是否達到高風險標準而需要封閉,在強風強雨前2天就會先評估,並部署人力與機具,同時提醒高風險區域民眾最新路況。

3、在強風強雨前1天確定風雨最強時程,預留一段讓民眾離開的時間,並利用多元管道讓在地居民與遊客遠離風險路段。

4、風雨變大時,將實施3級燈號管制,利用過去降雨強度預判路段風險,依序實施警戒、預警性管制。

李佳輯進一步表示,南橫公路目前有2處較具風險的監控路段,分別是梅山口至向陽路段,以及勤和至復興路段,近年在應變期間都有執行預警性封路措施。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