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風險與晚餐習慣息息相關,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若經常在晚上8點後進食、飯後缺乏運動且很快就寢,可能使胃癌風險提升至一般人的7.4倍。

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暨消化系微創手術中心副主任陳宣位醫師在其臉書粉專「陳宣位醫師的健康日記」中指出,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節奏錯置」問題,如晚餐時間延後、進食後立即躺臥或滑手機等行為,都可能大幅提高罹患胃癌的風險。
特別是對於本身具有胃癌家族史、胃食道逆流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高風險族群而言,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憂。
為了預防胃癌風險,陳宣位醫師提出四項具體建議,包括晚餐應在晚上8點前完成、睡前3小時內禁止進食、餐後需進行至少10分鐘散步運動,以及針對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或幽門桿菌檢測。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胃癌已躍升為台灣十大癌症之一,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致癌因素。研究數據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的胃癌風險較未感染者高出5.6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大學醫療團隊的研究發現,及時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除菌治療,可有效將胃癌風險降低50%。
陳宣位醫師強調,胃部疾病往往不是突發性的,而是日常生活中不良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他呼籲民眾重視作息規律的重要性,並建議具有相關風險因子的民眾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進行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