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許多人以為慢性胃痛、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的產生是因為壓力大或抽菸喝酒,事實上這些胃腸疾病的主因是胃裡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表示,國內成年人約有一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中五分之一會產生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約1% 會演變為胃癌或胃淋巴癌。另外,根據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全球胃癌發生的主要原因,有80%以上的胃癌為幽門螺旋桿菌所誘發。因此,如果能夠徹底殺菌,就可以預防胃癌的發生。
許秉毅分享,67歲的羅先生長年為胃痛所苦,在他院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有胃潰瘍及「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經兩次除菌治療都失敗,後來透過上網查詢,得知安南醫院可經由「精準醫學」治療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於是至安南醫院就醫。許秉毅指出,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除菌失敗的主因,為細菌產生「抗藥性」或感染者「對藥物代謝過快」所造成;後續他透過細菌的抗藥性試驗與基因檢測,設計羅先生的「客製化精準除菌處方」,成功治癒了羅先生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其遠離胃潰瘍及罹患胃癌的風險。
%E5%88%86%E4%BA%AB%E8%87%AA%E5%B7%B1%E5%9C%A8%E4%BB%96%E9%99%A2%E6%8E%A5%E5%8F%97%E5%85%A9%E6%AC%A1%E9%99%A4%E8%8F%8C%E6%B2%BB%E7%99%82%E9%83%BD%E5%A4%B1%E6%95%97%E7%9A%84%E7%B6%93%E9%A9%97%EF%BC%8C%E6%89%80%E5%B9%B8%E5%9C%A8%E5%AE%89%E5%8D%97%E9%86%AB%E9%99%A2%E7%8D%B2%E5%BE%97%E5%AE%8C%E5%96%84.jpg)
目前台灣醫師在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時,多採用傳統的「標準三合療法」,也就是兩種抗生素加上質子幫浦抑制劑;但隨著近年細菌抗藥性的增加,三合療法的除菌率已下降至82%。為了改善除菌效果,許秉毅副院長與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吳登強、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胃腸病醫學系教授大衛.葛蘭漢(David Y Graham)共同發明了「混合療法」,除菌率高達95%,遠勝三合療法。
近期安南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長庚醫院更聯手台大醫院、高雄榮總、台中榮總、花蓮慈濟、國泰醫院、新光醫院、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等十家國內大型醫院,進行大規模多中心混合療法的臨床試驗,共計918位患者參與研究,證實了混合療法的卓越除菌率。許秉毅副院長提及,此研究還開發出各種除菌治療的療效預測模型,只要輸入每個地區細菌抗藥性資料,便能精準預估除菌療效,且成果最近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消化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E5%88%86%E4%BA%AB%EF%BC%8C%E8%87%AA%E5%B7%B1%E8%88%87%E8%A8%B1%E7%A7%89%E6%AF%85%E5%89%AF%E9%99%A2%E9%95%B7(%E5%B7%A6)%E3%80%81%E9%AB%98%E9%9B%84%E9%86%AB%E5%AD%B8%E5%A4%A7%E5%AD%B8%E5%89%AF%E6%A0%A1%E9%95%B7%E5%90%B3%E7%99%BB.jpg)
研究共同主持人吳登強副校長解釋,所謂「混合療法」是一種14天的兩段式療法:前7天使用一種抗生素及質子幫浦抑制劑,後7天使用三種抗生素及質子幫浦抑制劑。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成枝補充說明,混合療法除菌效果優異,目前已成為「美國消化醫學會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準則」、「東協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共識」、「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共識」之第一線治療建議處方。
許秉毅副院長分享,除了上述的精準除菌、混合療法,安南醫院近年也開始將人工智慧(AI)導入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機與資訊學院院長李財福的研究團隊合作,共同研發了「幽門螺旋桿菌內視鏡影像診斷系統」,可經由患者的胃鏡影像直接判斷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減少切片檢查所需費用,以及切片出血之風險。他提到,此項成果也於今年八月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未來,「人工智慧 」與「精準治療」的運用,將使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與治療邁入新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