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課徵20%關稅政策已於8月7日正式生效,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今(8)日指出,這項關稅政策的影響遠超表面數字,可能成為壓垮台灣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更是台灣製造業競爭力的重要轉折點。

江啟臣表示,近期已接獲多位傳統產業業者反映對新關稅政策的憂慮。以工具機產業為例,台灣產品輸美原本就需負擔4.4%的關稅,加上新增的20%對等關稅後,實際稅負高達24.4%。相較之下,擁有自由貿易協定的日韓等競爭對手,從原本的零關稅增加到15%,使得台灣與日韓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關稅差距擴大至9.4%。

這樣的稅負差距已威脅到產業生存,有業者已收到美國進口商要求「分攤20%費用」的通知,嚴重影響台廠接單競爭力。江啟臣特別提到,目前最令產業界擔憂的是政府尚未提供完整的因應資訊與配套措施,政策透明度不足導致不確定性升高,企業只能自行摸索應對之道。
為此,江啟臣已向行政院提出六項建議,涵蓋談判、金融、租稅、拓銷、升級到人力培育等面向,呼籲政府應儘速提供全方位的產業協助方案。他強調,若等到產業出現重大衝擊才著手補救,恐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