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投票即將在26日登場,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22)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投票前最後幾天出現5個關鍵變數,可能影響最終結果。他強調,大罷免結束後,台灣社會必須針對此次事件做全面性的檢討。

游盈隆分析,第一個變數是美國關稅議題。他指出,美方至今尚未宣布對台關稅稅率,「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遲遲未公布反而成為藍營可操作的題材,若在26日投票前突然宣布,將成為重要變數。
第二個變數則是大陸態度。游盈隆表示,面對台灣大規模的罷免行動,中共當局是否會在最後關頭採取文攻武嚇,即便國民黨副主席趙少康公開呼籲中共保持沉默,但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
在政黨動員方面,游盈隆提出了第三和第四個變數。他認為,藍營是否具備足夠的危機意識,能否展現高效能的投票動員力,以及白營能否有效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都是關鍵因素。他特別提到,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已全力聲援,甚至動用「柯文哲牌」,但實際動員效果仍待觀察。
最後一個變數則是7月25日立法院的大法官人事同意權行使。游盈隆分析,在當前憲政僵局難解、朝野嚴重對立的情況下,除非藍白決定放棄,否則大法官同意權行使最可能的結果將是「過1斬6」,情況可能近似2024年12月24日的翻版。
游盈隆最後強調,大罷免結束後,台灣社會必須進行全面性的反省、檢討與究責,才能從中記取經驗教訓,讓國家與社會步上正軌,繼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