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潛艦事故 成強化「海上長城」契機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蔡裕明

中國大陸核潛艦被視為海軍現代化重要部分,也是解放軍建構「水下長城」來強化戰略威懾與應對潛在競爭對手。然而,國際媒體近日報導,一艘新型的周級核潛艦在今年5月底或6月初在武昌造船廠沉沒。此外,英國媒體也指出,2023年8月解放軍商級核動力潛艦在黃海附近發生事故。這些事件讓中國的核潛艦發展蒙上陰影,引起外界質疑解放軍核潛艦的訓練與技術能力。

國際媒體近日報導,一艘新型的周級核潛艦在今年5月底或6月初在武昌造船廠沉沒,外界質疑共軍潛艦在海上封鎖、偵察與威懾方面的能力是否受到影響。(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正擴大軍事開支增強海軍力量,2024年的國防預算預計將增加7.2%。倘若此起事故為真,恐將延遲大陸核動力潛艦艦隊擴展計畫。而且倘若核潛艦的建設進度被推遲,除可能影響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或埃及的潛艦合作計畫外,是否會影響解放軍自身實力發展?

「實戰化」訓練下的潛艦壓力

這起潛艦事故可視為解放軍的潛艦部隊在技術與操作方面出現問題,也揭露中國大陸在軍事現代化過程當中的潛在挑戰。

首先,在技術與訓練問題方面,解放軍強調「實戰化」。從2012年起,中國大陸領導階層,特別是習近平強調軍事訓練與戰鬥力之間的緊密聯繫。習近平在多次公開場合強調軍事訓練的「實戰化」,要求軍隊訓練不僅要理論化,更要與實際作戰能力相結合,並進一步提出「戰鬥力是唯一的根本標準,也出台《關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

於是隨著解放軍實施實戰化訓練,潛艦操作人員勢必面臨更大壓力。這類訓練模擬實際作戰環境,要求指揮官與船員需在時間有限與極端條件下做出迅速反應。在電影《赤色風暴》(Crimson Tide)中,就有潛艇餐廳發生火災並導致有人員受傷時,艦長仍然決定繼續進行演習的橋段,艦長是希望船員在高壓且緊急情況下,仍能保持專注並完成任務。

然而,倘若訓練系統不夠完善,或操作人員技術或應變能力不足,極可能導致潛艦在高度壓力下發生操作失誤或機械故障。

再者,潛艦設備或管理體系可能是事故關鍵因素之一。解放軍海軍曾於2003年發生明級潛艦(SS-361)事故,主要在於關鍵系統的監控和故障預防措施不足,導致艦內氧氣迅速耗盡,也就是自動化警示系統的問題導致機械故障,同時未能及時被發現和處理。

此外,美國海軍學院在2023年的報告曾經指出,中國大陸軍事院校的畢業軍官,多不願加入潛艦單位,使其在整體素質上略有別於其他單位,這樣的問題會增加解放軍在演練或實際作戰之風險。

由於潛艦需要與外界隔離數天甚至數月的特殊部隊,更為需要有著優秀軍官參與。這使得訓練問題並強調「新質戰鬥力」,成為中國大陸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但也為解放軍轉型的挑戰。

美國造艦能力遠不及需求

原本長期以來,美國並不太憂慮中國大陸製潛艦,因為它們噪音大且容易追蹤。與此同時,解放軍也尚無法偵測美國靜音潛艦。然而,隨著中國大陸在潛艦技術和水下偵測能力不斷取得進展,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連帶影響華府在台海軍事問題的軍事規劃。

在中國大陸發生疑似潛艦事故後,美國媒體與情報部門毫不掩飾揶揄,解放軍在潛艦訓練或設備管理方面不足的問題。然而,儘管美國嘲諷中國大陸的潛艦事故,實際上美國自身的潛艦部隊也面臨著相當嚴峻挑戰。

美國海軍總目標是擁有66艘攻擊潛艦,但目前庫存僅有49艘,且隨著老舊潛艦逐漸退役,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縮減。美國國會一直試圖每年增購兩艘新潛艦,但目前美國工業基礎每年只能生產1.2艘維吉尼亞級(Virginia-class)潛艦,遠遠無法達到既定需求,而且美國拜登政府也沒有提出任何有效方案來提升潛艦產能。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數據,2023年美國海軍僅有31艘攻擊潛艦處於戰備狀態,約37%的艦艇正在進行維修或等待修理,這項比例幾乎是海軍所設立20%維修目標的兩倍。

美國潛艦部隊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之一,乃是政治和體制性的結果。也就是說,因為反恐戰爭強調特種作戰與情報作戰,忽略潛艦乃至於海軍的重要性,加上美國海軍維修能力持續縮減,這些挑戰無法迅速或以低成本方式解決。

此外,研發與建造新型核動力潛艦需要長期投入,而且需要結合多項領域的專業知識,倘若缺乏持續性的研發投入和實戰驗證,相關專業人才和技術積累可能逐漸流失。同時,美國也欠缺乾船塢,無法滿足維修和保養潛艦的需求。

加上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等問題,進一步限制美國海軍維持其潛艦戰鬥力的能力。於是,正如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所言:「如今美中之間的造艦實力差距令人極度擔憂,如果不加以改善,美國將無法成為21世紀所需的海軍強國。」

解放軍潛艦沉沒事件可能影響有限

潛艦在現代戰爭中已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在海上封鎖、偵察與威懾方面。中國大陸正在擘劃「海上長城」,其中潛艦作為至關重要角色,負責多重任務。

首先,潛艦具備高度隱蔽性,能夠執行防禦及長時間水下偵察任務,並與水下感應器系統協同合作,即時追蹤敵方潛艦或水面艦艇動態。其次,潛艦能夠蒐整相關海洋數據,這些數據通過「海上長城」系統傳送至情報分析中心進行研析,對之後水下活動提供導引。

此外,潛艦在戰時可靈活部署,發揮游擊角色,或反制潛艦與水面艦艇。最後,潛艦還能與「海上長城」其他設備或水面艦隊協同作戰,整合各方資源與情報,提高整體部隊反應速度及作戰能力。

解放軍潛艦沉沒對「海上長城」項目影響有限,不會改變其戰略目標。該系統依賴多層次水下感測網絡、無人設備與監測系統,潛艦雖是重要組成部分,但並非唯一依靠。針對台灣,「海上長城」可增強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的監控與情蒐能力,並可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水下優勢,減弱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將使台美潛艦行動更具風險。

※作者蔡裕明為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二中心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本文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