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陸十五五啟動太空探源計畫 將發射衛星尋找「第二顆地球」

大陸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24日在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最新亮點成果發布會上宣布,「十五五」期間將組織實施太空探源科學衛星計畫,發射4顆衛星探索宇宙起源、空間天氣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前沿問題,力爭在宇宙黑暗時代、太陽磁活動週、系外類地行星探測等領域實現新突破。

「十五五」期間大陸將組織實施發射4顆衛星。(圖/翻攝《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24日報導,「十五五」期間,大陸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將組織實施太空探源科學衛星計畫,發射4顆衛星,分別為「鴻蒙計畫」、「夸父二號」、系外地球巡天衛星及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eXTP)。

其中「鴻蒙計畫」由10顆衛星組成低頻射電望遠鏡陣列,將飛往月球背面捕捉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揭開宇宙大爆炸後第一顆恆星出現前那段持續數億年的混沌時光。

「夸父二號」將在國際上首次繞行至太陽極區上空,直接觀測太陽的「北極」與「南極」,探索太陽磁場活動的終極秘密,以便更早預知太陽風暴來襲,以及更深入探索地球與太陽的關係。

系外地球巡天衛星則是專門尋找與地球大小相近、處在宜居帶的「地球2.0」,為人類指認可能的第二家園。

系外地球巡天衛星將為人類尋找「新家」。(圖/翻攝《央視新聞》

eXTP的任務是觀測宇宙中的「極端禁區」,包括黑洞的視界邊緣、中子星的熾熱表面等引力足以撕裂時空結構、磁場強度高達地球萬億倍的區域,去檢驗愛因斯坦的預言,探尋物理學的疆界,完成地球上無法實現的宇宙級實驗。

中國科學院表示,透過這些空間科學衛星任務的推進,大陸空間科學將在更多方向上實現從「並跑」向「領跑」的跨越,為人類的終極探索寫下屬於「中國答卷」。

發布會上同時公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自2011年啟動以來,已成功發射「悟空」號、實踐十號、「墨子」號、「慧眼」號、「太極一號」、「懷柔一號」、「夸父一號」和「天關」衛星等8項科學衛星任務,取得多項重大原創成果,推動大陸空間科學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