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粽」是超級大陷阱!醫曝內餡「蘿蔔絲」鈉含量超高 腎友須謹慎食用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不只要划龍舟,還要吃肉粽!不過,就有醫師指出,其實「客家粽」是陷阱,雖然內餡包了菜脯米或蘿蔔絲乾,熱量確實有比較低,但因蘿蔔絲有醃過,鈉含量極高,因此也提醒腎友要謹慎食用。

「客家粽」鈉含量極高,腎友要謹慎食用。(示意圖/photoAC)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台南新樓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婷翊表示,客家粿粽小小一顆,通常包的是菜脯米或蘿蔔絲乾,雖然熱量較低,但因為蘿蔔絲有醃過,會導致鈉含量很高,因此腎友要小心吃。

王婷翊也指出,「北部粽」會先翻炒過,熱量會比較高,而「南部粽」是以生糯米及餡料包入粽葉後,以水煮方式煮熟,含鉀量會比較少,不過,要注意的是,內餡若含有鹹蛋黃、滷肉、花生、栗子、蝦米都是屬於高磷食材,建議「吃原味」不沾醬,既可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腎臟負擔。

除了上述兩款粽子,王婷翊也提到,「客家粄粽/粿粽」是用荷葉包裹糯米研磨成的粘團,裡面包入菜脯米再蒸熟,因份量較小,熱量比南北部粽還低,但內餡菜脯米、蘿蔔絲乾皆為醃製物,鈉量非常高,建議腎友選用新鮮蘿蔔絲、杏鮑菇炒肉,或筍丁炒肉等內餡更安全。

粽子內餡若含有鹹蛋黃、滷肉、花生、栗子、蝦米都是屬於高磷食材。(示意圖/photoAC)

另外,許多人喜歡吃的「鹼粽」,王婷翊說明,它是使用三偏磷酸鈉(普美能)製作的,市面上有包餡也有沒包餡的,建議腎友不要選用有食品添加劑的粽子,如偏磷酸鈉、磷酸鈉、磷酸氫二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及三磷酸鈉等,盡量選擇由天然食物製作的粽子,外層的冰粽皮可以食用,但是包紅豆、芝麻等內餡屬於高磷鉀食材,不宜食用。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