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宜蘭近海27日晚間9時11分發生規模6.0地震,震央位於宜蘭外海,最大震度達4級,造成大台北地區明顯搖晃。特別的是,地震發生前數小時,北部地區民眾就在天空中發現形狀特殊的雲朵,引發熱烈討論。

台灣宜蘭東部海域27日晚間發生有感地震,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晚間9時11分在宜蘭縣政府東北方22.1公里處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震源深度112公里,北台灣一帶震度明顯,屬於「中層地震」,引發國家級地震警報發布,許多民眾感受到明顯的上下及左右搖晃。

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針對當天出現的特殊雲朵現象提出專業解釋,指出這是莢狀雲,代表台北上空有強風,可能是南方季風槽正在增強。他表示,季風槽增強可能帶來偏北風,除了北台灣可能出現高溫外,中南部則可能會降溫。
氣象署解釋,俗稱「飛碟雲」的莢狀雲,其形成原因是當穩定且潮濕的氣流吹過山丘時,會呈現波浪狀上下擺動。當氣流被迫抬升,水氣會因遇冷而凝結成雲;當氣流下沉時,則因變暖而蒸發消散,如此反覆形成特殊的雲朵形狀。

地震科學網站「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指出,這次地震雖然震央在宜蘭外海,但考量震源深度較淺,北部民眾感受到的幾乎是直下型地震的震感,部分民眾甚至感受到兩次明顯的振動,分別是P波和S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