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瑋玲/綜合報導
竹科是台灣重要的高科技搖籃,如今更成為全球晶片產業中心。有外媒專題介紹竹科發展過程,也驚訝原來當地本來是墓仔埔,如今卻成為全球科技重鎮。
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指出,佔地1400公頃的新竹科學園區內遍布著巨大的建築,上面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的標誌,包括台積電、聯華電子、聯發科技。他們只是園區內約 500家科技公司中的一小部分,很難想像竹科創立時期,僅有13家廠商。
台灣政府在1980年代就希望建立一個專門從事科技產業製造和研發的園區。竹科最初是個人電腦生產中心,政府提供稅收和土地誘因措施來吸引企業設廠。十年後,科技園區轉變為其他用途:高階半導體生產場所。竹科在台灣經濟中佔有相當大的比率,積體電路營收佔園區500多家企業總營收的75%以上。
報導指出,過去在竹科工作的人給竹科取了另一個名字「墓仔埔」(monga-bo),也就是「墓地」的台語。相關人士指出,20年前那裡沒有購物中心、沒有電影院,什麼都沒有。
《晶片戰爭:爭奪全球最關鍵技術 》作者米勒(Chris Miller)表示,竹科一直是台灣努力的中心,「首先是建立技術能力以擁有主要產業,其次是培訓該行業所需的勞動力,第三是孵化台灣出現的大多數關鍵企業」。米勒直言,「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成功的教育與培訓計劃組合,公司很容易建立起來,並找到合作夥伴與技術工人」。
其他政府正在嘗試創建自己的半導體領域:美國、大陸和日本政府等正在大力投資國內半導體製造,像是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以及日本的熊本縣。台灣政府也試圖在全島複製工業園區模式。台積電在尖端晶片製造領域的最新投資位於台灣中部和南部地區,但新竹仍是台灣及世界晶片產業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