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習今天(27日)在台南市實地演練,總統賴清德事後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3次會議。賴清德表示,此次將連結即將展開的「2025城鎮韌性演習」,讓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重新調整演習步調,以新的思維和策略方式推動演習,來提升地方整體韌性及應變能力,確保極端狀況下,社會、民生都能如常運作。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上午在台南市進行首次實地演練,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都前往視察,且邀請駐台使節出席觀摩,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處長谷立言率隊,包括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üllner)、芬蘭駐台代表羅瑞(Lauri Raunio)、以色列等國際中著名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國家等13個理念相近國家,皆派員出席。
今天的實地演練,展示國軍購置的「前進外科小組」裝備,在軍方沒有參與演練情況下,由民間醫護人員操作,在擴充急救醫療場所進行救治傷患,總統府表示,未來內政部與衛福部也可能編列預算採購。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在實地演練後,於台南舉行第3次會議,由內政部長劉世芳報告「第2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國安會副祕書長劉得金會說明上午舉行的「實地演練成果報告」。
賴清德致詞表示,今天,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移師台南,召開第3次會議,並進行實地、實景的演練。
他指出,面對天災地變、以及來自境外敵對勢力的軍事恫嚇、灰色地帶侵擾、認知操作等威脅,台灣必須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同時打造堅實的社會防衛韌性,才能因應大型災害與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

賴清德說,本次演練,跳脫了過去劇本式的操演,而是採取實地、實景的動員演練,來驗證政府與民間,面臨災害的應變合作能力。演練的情境想定,包括「海嘯來臨前預警民眾進行避難疏散」、「關鍵基礎設施發生不明原因爆炸」、「醫院系統遭受駭客入侵」,以及「認知作戰與治安騷亂」。
他認為,透過實地演練,能夠檢視委員會五大主軸工作的準備情形,驗證「民力調度應變」、「鄰近縣市資源整合」,以及「社區防災協作」等量能,並且從中發現問題,持續檢討、改進。
賴清德強調,這次從點到線,擴展到面的演練,是台灣要積極推動的模式。因此,我們邀請觀摩的人員,除了各位顧問、委員、中央部會和各地方政府,更擴及駐台使節和國內外媒體。
賴清德提到,這次示範演練還有一項重要目的,就是連結即將展開的,「2025城鎮韌性演習」,讓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重新調整演習步調,以新的思維和策略方式推動演習,來提升地方整體韌性及應變能力,確保極端狀況下,社會、民生都能如常運作。
他認為,無論是中央部會,或是地方政府,只要預先準備、務實執行、反覆檢討、精進作為,就能夠發揮實地演練的最大價值,讓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建構工作,更加穩固、更為堅實。

他表示,現在,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是世界各國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的核心策略。不論是天然災害、公共衛生、經濟衝擊,甚至是灰色地帶侵擾;強化韌性,都是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國家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賴清德指出,台灣提升全社會韌性的工作,也會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交流。這個月初,在台灣舉行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研習營,是第一次以全社會韌性為主題,進行討論,來自30國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賴清德重申,未來,台灣會持續努力,與世界民主國家,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維護區域和平穩定。我們會繼續跟國際社會,分享台灣的創新和寶貴經驗,讓世界各國更了解台灣的努力和決心。
賴清德再次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也不只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更需要每一個人的警覺和行動,希望全國、全民共同努力,團結合作提升台灣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