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10歲童流感過世!醫:「免疫風暴」是致命關鍵

分享:
0:00
volume_up

流感疫情升溫,上週新增128例重症、28例死亡,其中一名是南部未滿10歲的男童,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真正致命的並不是流感病毒本身,而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失控,掀起了毀滅性的「免疫風暴」。

流感疫情升溫,上週新增128例重症、28例死亡,其中一名是南部未滿10歲的男童。(示意圖/pixabay)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表示,這名男童的發病速度極快,從發燒、咳嗽到高燒昏迷,短短1週內就無法挽救,其實「急性壞死性腦病變」主因就是免疫風暴,他指出「我們的免疫系統原本是身體的防衛軍,但當這支軍隊『失控』時,結果就像一場內戰,把自己的身體當成敵人來攻擊」。

張家銘解釋,「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本質上就是一場嚴重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當免疫系統為了對抗流感病毒,釋放大量發炎因子時,不僅會攻擊病毒,還會誤傷身體健康的組織,特別是腦部,而這場免疫風暴就像失控的洪水,瞬間淹沒大腦,造成嚴重的發炎、水腫,甚至神經細胞壞死。

這就是為什麼「急性壞死性腦病變」的病程發展得如此迅速,張家銘表示,前一天孩子可能還只是輕微發燒、咳嗽,隔天就可能高燒4 度、突然昏迷,甚至開始抽搐,送醫後發現腦部嚴重發炎。此時核磁共振影像通常會顯示「雙側丘腦病變」,正是免疫風暴對腦部造成的毀滅性影響,「一旦進展到這個階段,病情往往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不是病毒太強,而是免疫失控太兇猛」。

該男童的發病速度極快,從發燒、咳嗽到高燒昏迷,短短1週內就無法挽救,其實「急性壞死性腦病變」主因就是免疫風暴。(示意圖/pixabay)

張家銘接著說到,事實上,病毒本身並不是兇手,而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造成的連鎖反應,當免疫風暴發生時,腦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腦水腫、血栓形成、神經細胞壞死,「換句話說,真正造成嚴重腦部損傷的,不是病毒,而是免疫系統為了對抗病毒,卻『錯傷自己』的過激反應」。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基因因素(如RANBP2基因突變),讓他們對病毒感染特別敏感,更容易引發這種細胞激素風暴,張家銘也提到,目前醫學界仍無法確切預測哪個孩子是高風險族群,因此我們只能提高警覺,防範流感的發生,並且在早期發現異常時立即送醫。

對此,張家銘示警,「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的「速度」,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包括發燒超過40度且不退、精神萎靡並對外界反應變慢、持續嘔吐,甚至無法清醒、開始抽搐或四肢無力等,請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期,孩子的腦部可能會遭受不可逆的損害。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包括發燒超過40度且不退、精神萎靡並對外界反應變慢、持續嘔吐,甚至無法清醒、開始抽搐或四肢無力等,請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示意圖/pixabay)

張家銘強調,目前「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沒有特效治療,醫療團隊只能透過高劑量類固醇、免疫球蛋白(IVIG),以及降低腦壓、維持呼吸、控制抽搐等支持性治療來控制病情,即使能夠存活,許多孩子仍可能留下嚴重的神經後遺症,如智能下降、運動障礙,甚至腦白質萎縮,這可能讓家庭需要面對長期的復健挑戰。

最後,張家銘提醒,疫苗與預防才是避免免疫風暴的關鍵,而這次不幸去世的男童,並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也引起家長討論。同時,他也建議,雖然接種疫苗不能100%防止感染,但可以降低重症風險,減少免疫風暴發生的機率,進而避免 「急性壞死性腦病變」這類致命性腦病變,並再次強調「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免疫風暴才是真正的敵人」。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