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7月舉行為期10天的漢光41號演習,雖號稱規模史上最大,但美國雜誌《外交家》4日發表專文指出,台灣的演習偏向表演性質,且暴露民防韌性不足的問題。此外,也有美國專家投書日媒警示,儘管國際科技企業在台灣都有據點,一旦局勢生變,這些矽谷企業未必會挺身支持台灣。

《外交家》刊登由兩位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撰寫的專文〈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文中指出台灣此次漢光演習雖動員超過兩萬名後備軍人,並納入部分民眾演練,向中國與美國展示自我防衛決心,但整體演習成效仍有待商榷。
專文分析,台灣民防演習的參與者多為旁觀者而非實際參與者,顯示出台灣民間社會對戰爭準備的不足。文章特別強調,台灣多年和平繁榮的環境,反而削弱了民眾的危機意識。相較之下,烏克蘭早在2021年底就已將俄羅斯全面入侵視為可能風險,而台灣民間社會在心理與制度層面都還沒做好戰爭準備。

此外,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研究員布列斯尼克在《日經亞洲》投書中提到,儘管Google、微軟、亞馬遜與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近年加強在台投資,但這些企業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利益、供應鏈布局與研發合作遠較台灣密切。他建議美台政府應調整對企業的激勵措施,以確保兩岸若發生衝突時,台灣能同時獲得科技業者與五角大廈的支持。

對此,國防部表示,依據《全民國防教育法》,國防部推動全民國防,凝聚社會大眾,建立全民國防共識,共同守護中華民國;另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建立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以持續精進全社會防衛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