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35號演習」14天教育召集訓練進行中,陸軍步兵206旅步1營戰鬥支援連今天實施戰場救護及自救互救訓練課程。透過專業教官的講解及召員實際操作,強化戰傷救護技能,以提升未來戰場上的應變能力與人員存活率。

根據《青年日報》報導,授課教官首先向召員說明戰傷救護的目的,並針對戰場常見的出血傷害進行詳細講解與示範。教官指導召員依據不同肢體部位的出血位置,正確使用戰術止血帶,將其纏繞於靠近軀幹的最高位置,再以魔鬼氈固定並透過絞棒轉緊,以達到止血效果。教官特別強調,在包紮過程中必須在時間指示帶上詳細註記包紮時間,以利後送醫護人員能準確評估傷情。
在止血技能訓練後,教官進一步介紹加壓式彈性繃帶及止血紗布的操作方法,以及各種傷患搬運技巧。召員分組實際操作模擬戰傷出血裝置,運用含有幾丁聚醣成分的止血紗布進行止血,並持續加壓3分鐘完成止血處置。

課程最後階段,召員實施傷患搬運訓練,包括單人拖曳、雙人拖曳及肩負搬運等多種方式,模擬戰場緊急後送情境。教官在訓練過程中逐一檢視召員動作要領,並特別提醒在搬運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警覺,隨時注意周遭環境,以避免遭受敵軍攻擊,確保人員安全與部隊戰力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