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怡琳看世界/全球能源政策大轉向 德國棄核後悔、歐美重啟核電布局

分享:

隨著極端氣候加劇,各國積極朝淨零排放邁進,但能源政策的選擇卻面臨嚴峻考驗。曾因日本福島核災而逐步棄核的德國,如今面臨碳排減緩、電價飆漲及能源依賴的困境。2024年,德國碳排放減幅顯著放緩,且有報告指出,若核電廠持續運轉,電價將比實際便宜23%。中天節目〈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帶您了解,全球核能復興潮。

〈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在節目中解析全球核能復興潮。(圖/中天新聞)
〈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在節目中解析全球核能復興潮。(圖/中天新聞)

歐洲國家核能立場轉變 瑞典丹麥擁抱新技術

面對能源困境,德國已放棄長久以來的反核立場,承諾投資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和核融合技術。SMR因體積小、成本低、部署快速,適用於多種場景,成為德國新選擇。

同樣,曾持反核立場的丹麥和瑞典也開始擁抱核能。丹麥議會在2022年通過決議,支持SMR試點研究。而瑞典則為了達成氣候目標,計畫在2045年前新建10座常規核反應爐,並取消反應爐數量限制,將核電發電量增加一倍。

微軟能源部門副總裁霍利斯。(圖/中天新聞)
微軟能源部門副總裁霍利斯。(圖/中天新聞)

AI用電需求龐大 美國企業主導核能復興

美國也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核能復興行政命令下,積極重啟核電布局,目標25年內核電產能翻四倍。主要原因來自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龐大的用電需求。紐約州計畫建造美國15年來首座大型核電廠,而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在1979年核災後停用,如今也準備重啟以滿足微軟的AI電力需求。

微軟能源部門副總裁霍利斯Bobby Hollis指出,與星座能源公司的合作,能以具體方式滿足其能源需求。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執行長多明格斯Joe Dominguez更表示,重啟的三哩島核電廠將結合尖端AI技術,提升運作效率與安全性。這項重啟計畫預計提前至2027年上線,並帶來超過800兆瓦的無碳電力,可滿足8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AI的巨大用電需求成為推動核能的關鍵因素。(圖/中天新聞)
AI的巨大用電需求成為推動核能的關鍵因素。(圖/中天新聞)

核能重啟仍存爭議 專家看法兩極

雖然微軟(Microsoft)與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積極擁抱核能,但仍有專家持不同看法。麻省理工學院核能科學與工程教授邦吉諾(Jacopo Buongiorno)看好核能重啟,認為其可靠、無碳排且比新建便宜。但AI新創公司Hugging Face執行長盧奇奧尼(Sasha Luccioni)則認為,與其重啟核電廠,不如將資源投入於「永續性」融入AI當中。此外,環保組織也擔憂核廢料與供應鏈的安全問題。

儘管爭議猶存,AI帶來的巨大用電需求已成為推動核能發展的關鍵因素。高盛投資銀行指出,AI數據中心的激增強化了投資者對未來電力需求的信心,企業也同時在尋求低碳、可靠的能源。這場由科技企業主導的核能回歸潮,將深刻影響全球能源與氣候變遷的未來走向。

請鎖定每週六晚上7點〈跟著怡琳看世界〉首播!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