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公布美國水產品通過系統性查核程序,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天表示,系統性查核2018年實施至今,主要是為了方便相關認證,美國2018年就提出申請,現在通過不是因為關稅。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衛生福利部針對「因應2026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升級3.0,盤點、檢討及精進台灣失智症預防、照護、用藥等政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媒體報導,衛福部食藥署30日公布美國水產品「通過系統性查核程序」,未來美國魚類、甲殼、調製魚類等產品,檢附官方證明文件後,即可輸台。
林靜儀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說明,台灣自2018年開始實施系統性查核,主要是為了方便相關認證,與這次關稅無關。目前已通過的國家還有紐西蘭、泰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立陶宛、印尼、越南、貝里斯等。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王育敏質詢質疑,通過時機點會不會太剛好。林靜儀答詢表示,美國是在2018年提出申請,當時並不會知道後續會發生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關稅談判等情事,美國水產品現在通過系統性查核,並不是因為關稅而去處理。
根據「輸入食品系統性查核實施辦法」,所謂系統性查核程序是指針對輸出國(地)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體系與政府機關監督措施進行查核,形式包括書面審查與實地查核。
現行規定,凡是水產品(HS Code 03、1604、1605項下產品如甲殼類、軟體類等,且輸入規定為F01或F02),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系統性查核,通過系統性查核國家水產品,可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輸入查驗。(文/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