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藍麗琪/綜合報導
根據統計有半數以上的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痔瘡困擾,因此痔瘡在台灣盛行率極高;有醫師表示,碰到病患肛門流血又冒膿,以為是痔瘡發作不以為意,幾天後卻大便失禁、肛門爆痛又滲出帶有血的膿汁,嚇得緊急求診,其實他這是「肛門廔管」所造成,不僅代表免疫力出現警訊,若演變成嚴重的肛門膿瘍,還可能引起敗血症死亡。
有病患流血又冒膿,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醫師提醒可能是肛門廔管,演變成嚴重的肛門膿瘍,可能會引起敗血症死亡。(圖/photoAC)
大腸直腸外科診所院長威佑在臉書分享,碰到有病患者肛門疼痛且些微流膿,先服用抗生素後有些為改善,就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幾天竟突然變成大便失禁,除了肛門爆痛坐立難安之外,還會滲出帶有血的膿汁,連上班都聞到自己飄出的異味,相當的尷尬,於是緊急求診。
陳威佑醫師說明,肛門與皮膚間有一些細小的通道或腺體,而大部分的「肛門廔管」是由肛門膿瘍所引起,因為位置鄰近肛門會有糞便通過,若不小心被細菌感染,會先在肛門裡蓄膿,身體為避免感染擴大,會讓傷口表皮細胞持續再生,當肛門膿瘍腫脹再靠近皮膚時,肛門膿瘍就會直接破皮而出,膿汁從通道流出就是所謂的「肛門廔管(Anal fistula)」,一旦肛門膿瘍反覆發作會產生另一條新的廔管,治療起來就會相當困難。
肛門廔管是不正常的發炎性管道。(圖/翻攝自陳威佑臉書)
陳威佑醫師表示,肛門廔管好發於30至50歲男性,一般人若發現感染引起肛門膿瘍,可視為近期免疫力狀態不佳的警訊,尤其免疫力低下者相對容易被細菌感染,千萬不可輕忽!若演變成嚴重的肛門膿瘍,可能引起敗血症死亡。提醒老人、糖尿病患者、代謝症候群、長期臥床者、心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佳者,要特別小心。
肛門廔管好發於30至50歲男性,有6類人要特別小心。(圖/翻攝自陳威佑臉書)
陳威佑醫師指出,無論是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因為持續會與糞便接觸,只靠抗生素無法完全治癒,必須有外科手術的介入,依照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的嚴重程度進行不同的手術治療:
✅ 引流:切開膿皰,將膿汁引流出並進行清創。
✅ 廔管切開手術:手術時先從膿瘍進行引流,順便找到廔管,將廔管切開除去發炎壞死的組織後縫合,讓傷口自然癒合。
✅ 廔管切除手術:將整個廔管切除,因此傷口大,有時候會連帶影響到肛門括約肌。
肛門廔管無法只靠抗生素完全治癒,必須有外科手術的介入。(圖/翻攝自陳威佑臉書)
最後陳威佑醫師指提醒,有肛門紅、熱、腫、痛症狀,或是肛門結節及膿性分泌等問題,要應盡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確認患病程度後,及早治療才能降低手術難度、提高治癒率。
資料來源:臉書《天莘大腸直腸外科診所 陳威佑院長 (說文解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