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康力新聞網
根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長達15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肝膽腸胃科醫師賴佳業表示,大腸癌跟高油脂、低纖的飲食習慣,以及嗜吃紅肉有關。且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及青壯年女性,每天飲用2杯以上360cc含糖飲料,與每週喝1杯含糖飲料相比,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2倍。
大腸癌年輕化,有家族史應提早10年接受檢查。
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風險,提高存活率,賴佳業醫師建議,有大腸癌家族史應提早10年或從40歲開始檢查,盡早阻斷病變發生。
提早10年篩檢
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等到身體不舒服就醫,通常演變成嚴重疾病。由於大腸癌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附著糞便表面排出,肉眼看不出來,但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降低死亡風險。
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把關大腸癌,賴佳業醫師說,最近有位患者,年紀40出頭,平日偶爾腹脹,沒有明顯症狀,因為家人罹患大腸癌才到診所檢查,結果也確診大腸癌。從國建署癌症篩檢資料發現,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有1人有大腸癌。且研究顯示,篩檢結果為陽性若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增加30%,如果一直未做進一步檢查,大腸癌死亡風險將增加64%!
近年來大腸癌年輕化,45至50歲大腸癌盛行率也逐漸提升,賴佳業醫師建議,一般人從45歲開始做大腸癌篩檢,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應比其它人提早10年或40歲就為癌症做準備,例如直系親屬50歲罹患大腸癌,民眾40歲就應提高警覺接受大腸癌檢查。
預防大腸癌除了定期篩檢以外,養成良好生活和飲食習慣也很重要。賴佳業醫師說,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菌叢有缺陷會提高大腸癌風險,而補充益生菌可增加腸道好菌,平常飲食不妨多吃富含益生元食物,如膳食纖維、寡醣等,有助於強化益生菌的存活能力,促進腸道健康。
賴佳業指出,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攝取深海魚類或Omega-3魚油,適量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等,同時少吃牛、豬、羊等紅肉,以及高油脂低纖維等地雷飲食,對預防大腸癌有幫助。特別是夏天一到,人手一杯手搖飲,天天喝含糖飲料包括果汁、運動飲料…等,恐讓大腸癌風險倍增,用開水取代飲品讓身體更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 《健康力新聞網》喝含糖飲料要命? 大腸癌家族史恐列高危險群 醫曝:40歲就要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