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今(14)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將優先推動3大工作,包括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GDP百分之3、推動國安法制改革防制統戰,以及持續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經貿戰略,和友盟國家合力打造全球民主供應鏈。對此,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提出回應。
![](https://storage.ctinews.com/compression/files/default/cut-1731137010-WylII3K.webp)
立委許宇甄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已預備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也多次批評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甚至放話「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川普對台灣的發言越來越強硬,越來越露骨,要求台積電與美國廠商合作,也要求台灣須提高國防預算支出達GDP的5%,不僅對台積電造成壓力及衝擊,也給台灣半導體產業、AI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大家都希望台海和平,因為這最符合各國利益,川普的做法卻是希望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赴美設廠,要求台灣政府購買大量武器,這種作法對於不會治國只會罷免的民進黨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許宇甄指出,2024年台灣對美貿易出超達648億美元,川普上任後看到這樣的數字勢必感到不滿,賴清德總統、卓榮泰院長卻未能在第一時間召開國安會議因應此事,直到忙完大罷免的布局後,確認第一階段的罷免順利完成後,才願意召開國安會議研商此件大事。
許宇甄質疑,從賴清德總統會後發表談話來看,主軸放在加強台美關係、提高軍費、加強抗中,感覺是在呼應大罷免,看不出要怎麼協助高科技產業因應川普加稅大變局。
賴清德為了因應川普要求,要讓國防預算規模達到GDP的3%,如此一來,賴政府2025年須提出至少1600億元的特別預算才夠,錢要從哪裡來?要從2024年超徵的稅收來支應嗎?雖然2024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但應以照顧國人為優先,有餘裕才能拿來買武器。
許宇甄認為,為了應對大陸與日俱增的威脅,逐步增加國防預算沒人會反對,但錢一定要花在刀口上,若國防經費沒有用在對的地方,立法院很難支持如此高的預算支出。國軍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我國志願役人數只剩15.2萬人,創歷史新低,缺少的又是以戰鬥部隊為主的基層官兵,人員招聘及訓練若不解決,可能出現有裝備卻沒人操作的窘境。
許宇甄強調,政府收來的錢都是人民的血汗錢,一定要善用每一筆經費,若只是為了滿足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為買而買,甚至犧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機會,國人不會同意。賴政府若要將國防預算提升到整體GDP的3%,應先增加對內採購,以利台灣國防產業升級;積極改善官兵的待遇及福利,吸引優秀人才入伍,才能讓部隊維持戰力。
另外政府應加強與各產業的交流與對話,積極協助台灣廠商調整供應鏈及投資策略,輔導企業如何因應美國逐漸提高的關稅,確保企業在此變局中找到最佳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