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近年一批又一批美國頂尖科研人才,正陸續離開美國,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核物理學家、曾協助NASA研究太空製造的機械工程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神經生物學家等,都轉赴中國大陸高校與科研機構任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統計,自去年以來,至少有85名在美國任職的知名或新興科學家,轉赴中國大陸,其中超過一半發生在今年。專家指出,隨著美國削減科研預算,並加強對外籍學者審查,反觀大陸持續加大創新投入,這股「逆向人才外流」恐怕還會擴大。
報導引述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謝宇表示,美國對科研經費與外籍學者的限制,助長中國大陸的招募計畫,「中國的大學把美國的變化視為『川普送的禮物』。你會看到各領域內出現更多新設、強化與升級的研究與培訓項目。」
曾任教馬里蘭大學、現於上海復旦大學工作的陸五元透露,海外人才申請明顯增加,「我知道中國的大學正全力利用這個機會,這是一股強勁、甚至可能不可逆轉的趨勢。」北京清華大學統計學講座教授劉軍表示,各院系都把握機會拉人,「我們會主動聯繫海外同事,或在國際會議上傳遞部門正在擴張的訊息。」
知名數學家、國際大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丘成桐警告,「如果美國大學繼續保持正常的資助速度,中國要追趕還需要很長時間。但若美國犯錯,流失最好的人才,不一定只去中國,也可能去歐洲或其他國家。那將是美國大學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