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體重僅1408公克的30週早產兒,經過專業醫療團隊照護,如今已健康成長至三歲半。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親餵與「袋鼠式護理」是早產兒照護的關鍵,父母的懷抱就像神奇良方,能幫助寶寶更穩定成長。

傅小姐回憶,她的寶寶30週就出生,體重僅1408公克,花了一個多月才脫離呼吸器和氧氣。寶寶喝奶時常常出現血氧下降的情況,醫療團隊從出院前幾週就陪伴父母練習觀察血氧變化、調整餵食節奏。出院時還租借血氧機回家,父母戰戰兢兢地盯著血氧機監測。
幸運的是,傅小姐後來發現寶寶在親餵時血氧竟然不會下降,體重也穩定成長,於是改為全親餵並放心退掉血氧機。如今孩子已經三歲半,定期返院追蹤,各項發展皆正常,無需早期療育課程。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解釋:「父母的懷抱就像神奇的良方,親餵更是最佳的口腔肌肉訓練,就算沒有母乳哺餵的家長,肌膚接觸的溫度、氣味與親密感,也能讓寶寶更平穩進步。」

對於早產的原因,陳思融表示多樣複雜,除了母體或胎兒的高危險妊娠因素外,仍有部分原因至今難以預防。她強調:「早產不是父母的問題,不需要自責,做好產檢、選擇適合的醫療院所,就已經是盡了應盡的努力。」
陳思融說明,早產兒因各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腦部缺氧出血或壞死性腸炎等。長期追蹤發現,早產兒的自閉症與過動症風險較一般足月產兒童略高。

針對早產兒父母的焦慮,陳思融建議:「在孩子仍住院階段,父母能做的最有幫助的事,就是提供母乳及進行『袋鼠式護理』。」當寶寶病況穩定、呼吸器設定較低時,醫護會邀請家長脫去上衣,讓寶寶貼在胸前肌膚接觸,感受父母的體溫與心跳,也鼓勵家長與孩子說話唱歌、閱讀故事書。
「這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最熟悉的聲音,」陳思融說道,袋鼠護理不僅能穩定寶寶呼吸與心跳,還能促進體重增加、增進親子連結,對早產兒的健康成長有顯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