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元是「台北學」的重要門檻,若以這兩三年來看似高端接待的各式套餐料理,尤其是日本鮨、割烹、鐵板燒……有大型連鎖系統有高知名度或隱性低調的都不超過2000元,正是1800元或1880元。好像大家都說好了似的,而這等族類可都超乎你所想像的,必提供高檔食材、作工精緻並服務到位,如果都是你自己憑空就可以勾勒浮現那畫面的,那這些文章也不必寫了,誰沒吃過?什麼年代了現在人對美食消費可不手軟。
市場定位精準無誤,如王品集團的阪前和牛鐵板燒、魚貫鐵板燒、初魚鐵板燒……哪一家不是主打A5和牛加上夢幻海鮮鮑魚、龍蝦、生食級干貝,這都還只是基本款。如初魚鮨、若割烹日本進口各式海鮮魚貝真是有其檔次,黑鮪魚大腹、中腹也不過是基本的。還有未盡書的都1800元,其實第一次去的人絕猜不出其價位,而又有共同現象幾乎全部都是午餐一輪、晚餐兩輪作好作滿,沒一個空位,店家彷彿都是精算師出身。這現象在近幾年中給台北人帶來多少幸福指數,都大感CP值太高了。有陣子我追求「VP」值,在CP值中更上一層樓找價值感更高的,但最近自我打回原形,改口只食兩仟以下和普羅大眾共情同感CP值的滿足感,更甚者亦有之。
於是我發明了「VCP」這字,V不是「Value」而是「Very」,如果上述的美好境界,只要1350元或1280元並不加成,讀者是否懷疑?應該是一般般的水準吧!我指得是幾乎相去不遠。這可是台北市史上最親民的板前無菜單料理,絕對無誤。原本沒計劃要發表這事但經過和許多普羅大眾討論,他們一致表達對上班族而言這才真實又實在,造福大多數人。於是我便改了目標方向來分享。

勤謙
在忠孝東路頂好商圈巷弄內,有一個不太起眼的板前無菜單日本料理,在一年多前才1000元,心想在那房租可不便宜的,只賣1000元大概會是很一般的料理作法,食材也應是基本的鮪魚、鮭魚、旗魚、紅魽等國民魚食。某日見一YT影片才知這料理長非尋常人類,十足本人的個性化轉價於料理上,有說不出來的詭異,好像在武林大會中少林武當前站著一不知名門派的年輕小伙子。

鮪魚赤身。起初就上這赤身並不以為意,一般江戶流料理就單純醬油漬或半小時或半天,使其入味,而有天「鮨嘉仁」江戶流米其林一星料理長說他的鮪魚赤身只漬十秒有鹹度就足夠。然而勤謙說自家赤身要熟成五天去除魚肉多餘水份,故其口感在一般微微濕潤中顯得乾爽綿密,也因熟成,心理作用就彷彿是熟男才懂的滋味。

日本鵝螺。台灣盛產的是蠑螺,但就是不及日本的螺,這鵝螺要享受的是其爽脆感並具肉的清甜。若要以一般人有的經驗作比較,可舉象蛂蚌之例就如同其脆度,但更勝一籌的是味清甜不必擔心類似象蛂蚌有時稍有腥味。

柴魚高湯醬油櫻桃木煙燻起司。料理長並沒有日本師傅的嚴謹規矩,他有一套自己想出來異於常人的怪誕思想,自誇地表示不論是來店開酒或自帶酒的一律無料贈送下酒菜(不只這後續還有)。起司要煙燻並不意外,洋人可是生活的日常,但起司若要以柴魚高湯、味醂和醬油熬煮聽來有點不可置信,這樣的結合不知是如何想出來的。原來是醃漬而非熬煮,而且長達兩週極其入味。試想洋玩意的起司竟有日本柴魚高湯的味,這雙重衝擊挑戰人的經驗值,結論我和友人對這有點無厘頭的怪物竟讚不絕口,就是下酒!

兵庫生蠔。過去以來日本進口生蠔早是廣島產,後來有了熊本和厚岸生蠔,而兵庫生蠔是近才在進口商中推薦進入台灣,當然大都是成本差異問題,然而卻不料這生蠔的個頭更肥碩,相較之下廣島的就顯嬌小了。以水果醋和紫蘇花提味另加入海葡萄。其顆粒脆度與生蠔軟嫩有對比可形成中和,其清新味覺與生蠔的超級濃厚感又是另一個對比中和,達成了一種平衡狀態。

紹興酒漬葡萄蝦。日本料理中以紹興酒提味的目前為止尚不多見,彷彿只有對生蝦有此作為,這有點像麻油雞調理方式,要點是使酒精揮發完全,去除酒氣只留香味,和韓式醬蟹和上海醉蟹是同樣道理。而且眾家不約而同好像都說好了這是新派生魚片。有美麗酒香有葡萄蝦異於一般甜蝦另外也有爽脆口感,絕對可以打動台灣人的心,據我觀察當場食客莫不讚賞,但我還是好奇很想去日本瞧瞧有沒有這創新之物,日本的傳統衛道人士有如何看法?

鹿兒島青魽檸檬胡椒。青魽日本名為寒鰤魚在冬季天寒地凍時最為肥美,青魽烤下巴是必點的尤物,因油脂夠提供其香氣。果不出其然為了反應其油脂之美特別又是肚腹部位,在生魚片上再炙燒幾許使油脂順勢被逼出披上一身油亮,看來便可想而知其即將展現的華美。因稍具油脂,檸檬胡椒的輕盈青香草本味和胡椒的微辛辣化解了單一油焦香氣,簡而言之即解膩。

黑鮪魚皮油。這皮油形和色皆像鮪魚赤身,不懂得就囫圇吞棗即下胃腸了,但懂得的人可就稍等若有戲可看了。皮油這較少聽到的魚片是鮪魚的皮下組織,肉質極軟潤,但因此部份有筋,師傅對不同部位特質拿捏得宜給予不同的處置,在正面位置以刀輕劃過垂直線,背面翻過來再給予斜線輕切是所謂斷筋法,將一般廚師認為難搞的無用食材作到完美的身段,這才是真功夫。在味道上似乎有點熱情過頭了,使用了三組方程式來吊鮮,好像有三組隱形的舞群為這無名小子伴舞。一是使用昆布醬油易去膩,二是將蒜頭發酵兩個月使成不嗆辣但仍保其香氣,三是將TABASCO洋辣醬和七味粉融合,如此而特製成的三一醬抹於身,深層繁複的味道有陌生感但覺得是溫和的。

酒粕豆腐起司。這是第二次奉上無料的下酒菜。使用製造清酒剩餘的酒粕和鮮奶油加入,在凝結成豆腐前的狀態中,而後形成酒粕豆腐。然而在品嚐當中有發現小異樣,總覺細緻綿密的豆腐中似有刻意的雜質,原是芥末根打成碎末,卻完全沒芥末味,本是同根生卻不同味覺世界,那是帶點苦的芹菜味,夠抽象了吧!一塊贈送的豆腐看似沒什麼誠意,不料這當中有清酒味、起司味的異國風融合,卻又出現不易明說的苦芹菜味,說實在一開始就錯認了料理長,其實是與凡人不同的細節用心度。

七星魽米麴燒。台灣又名「飛扁」,又稱七星,因身上明顯七顆橫向黑點,較常用名是「刺蔥仔」。基隆外海便可捕得的,但是日料店不曾聽說過,很多料理職人都抱不平因這是一尾被低估的好魚。米麴是一種菌絲在東方世界裡常用來發酵大豆製作醬油、味噌、甜麵醬,另米麴有糖化作用。故這少見的七星魽(鰺魚)以少見的米麴糖化魚身,並以清酒醃漬,使札實口感中散發比鮮甜更甜一點的滋味,是稀罕的經驗。

芥末漬杏鮑菇。杏鮑菇薄片加糖並勾芡再以芥末來醃漬入味,其黏稠感就像日料中有道菜名「芥末章魚」,咀嚼中有韌性一般人都知道,而是那黏性與之相合之後在滑潤感中竟帶咬勁,最後滲出甜味。

新鮮櫻花蝦天婦羅。櫻花蝦台灣名物國民美食,但常食用的都是烘晒乾後炸,是為配角襯味用的。而新鮮櫻花蝦作料理的並不多見,正如日本天婦羅炸野菜塊一樣,不同的是這次有主角是那新鮮櫻花蝦,伴以櫛瓜、洋蔥和香菇這組合實在太完美了,不是昂貴食材卻品食出少有的驚喜,尤其新鮮櫻花蝦被炸完後顯現的肥美滋味。另一關注要點是使用咖哩鹽,各食材不同口感氣味卻統合在咖哩鹹味之下稱臣。

赤貝壽司。壽司的醋飯終究登場了,要把這當一回事,必有緣故。傳統醋飯製作中加入竹炭粉,使其成黑灰色,一般有使用白米醋是白醋飯,使用赤醋是紅醋飯。每每握壽司一上檯,眾人莫不驚問「是啥?」。對於赤貝就不多言了,而是其血紅色與黑醋飯的搭色有點小驚悚的趣味。

兵庫小肌魚握壽司。江戶流日本關東地區握壽司名物小肌魚,產於關西地區,處理於台灣,是個可玩味的事。傳統江戶流以鹽醋醃漬去其腥味絕對不是問題,但對台灣人而言那日本原味的鹹酸度常超出可接受的,故在台灣店家自行醃漬通常會調淡一些,但奇妙的是感覺在日本吃過的肉質較柴,不知為何在此竟是軟嫩的。只知是料理長每天早上才親自開始醃漬的。

兵庫星鰻握壽司。店家超親民價的服務和成本自然要反應在食材產地的選擇,我最近才開始關注各產地價錢是有如此大不同。簡而言之在高檔料亭選用的星鰻大多是東京灣或駿河灣,但成本高若要作親民價選用兵庫縣的便減緩了負擔。沒有什麼不一樣的相同佃煮方式由味醂、清酒和醬油組成,要注意最後捏製完握壽司有炙燒的工續,才刷上薄薄一層醬汁,暗藏炭烤味。


比目魚鰭邊肉火山鹽。很哲思空泛難共情的是,料理長說即將吃到陽明山的味道,這是很無厘頭的說菜法。這比目魚雖非來自日本海的產物,因應控管選擇成本稍次的但仍是極冷海域的俄羅斯鄂霍次克海,也至少比台灣產的要優很多,眾所皆知比目魚鰭邊肉含油脂量高但卻矛盾地有那札實並爽脆口感,因其油而多有炙燒過程,空氣裡便翻騰著油焦香氣。此時入口才知何謂陽明山之味,原是使用了火山岩鹽,一般火山帶多是溫泉區,正巧是硫磺泉所及領域便有一般硫磺特殊味,正如陽明山北投硫磺泉質氣味溫泉鄉的既定印象。極巧妙的是油焦飄香和硫磺雞蛋味的綜合感難以言喻。沒錯還以為置身於陽明山馬槽溫泉中。

竹炭粉醋飯赤海膽起司,赤海膽在台灣並不那麼風行其實是視季節而定,主要產區在北海道南部、東京灣和九州地區,但現今產量漸下降故其價格上揚了,而我費疑猜的是這店家為何還使用正漲價的食材,有沒有搞錯啊!赤海膽味濃郁其香鮮甜,吃多了馬糞海膽偶爾來一下赤海膽還真不錯。竹炭粉黑醋飯上鋪著赤海膽,上方又刨上了幾許起司屑,起司也味濃但不搶海膽風采,蠻奇妙的組合。

六片魚肉味噌。固執的料理長就是任性,硬要用六片不同魚種邊角料所熬煮而成,不只是味噌湯而已,那是鮮魚湯!

魟魚翅。看似食事已畢,但酒尚餘存,突然看到牆上黑板寫著魟魚翅,有些納悶了,魚翅就魚翅怎麼魟魚也來摻一腳,聽說是魚翅乾為下酒菜,尚未聽過怎能放過?這怪物的作法極簡不像港式鯊魚翅工續繁複,只用傳統味醂、清酒醃漬後烘乾,而那鹹味呢?料理長回覆魚翅本身已內含海水就是這麼剛好。其味有點像扁魚是海鮮乾之味,但其肉片較厚更特別的是在咀嚼中仔細品食,明顯感受到有鯊魚翅一絲一絲的纖維組織,若魚翅刺針再粗點我就要幻想那是最珍稀的「海虎翅」。我的海鮮字典今晚又多了一物。

清酒炒堅果。就是一盤堅果還要說三道四嗎?沒想到料理長真的又開口了。這腰果核桃先以醬油和糖炒過,再加入清酒、柴魚高湯等待收汁便完成。堅果本來就是堅果原模樣,看到被如此對待,實在是料理長什麼也不放過,說是店中免費招待,的確是沒人想得到的品項。

毓鮨割烹



毓鮨割烹貴陽店是創始店,原來定價標準如何?那時我還沒參與到,但等我知道是1350元並不加收服務費時是六月的事,但那時毓鮨割烹重慶新店又開幕了,一樣1350但加一成,可能是裝修得太美了或地段好店租較高,故多加一成正常服務費。而貴陽老店(也不算老)仍不加成以作區分,正因為13座位更適合小型包場,其實使用性極方便,包場很重要嗎?可以大聲喧嘩,尤其在不預期的酒酣耳熱之際會場面失控。

溏心烏魚子手工豆腐。台灣本地土產代表即烏魚子,因離開了台灣就很難見到了,並從古老傳統辦桌菜色就少不了它。烈日曝曬下熟成其身,故烏魚子本身乾且稍燥,味極鹹但就是香且有特殊顆粒口感。為了平衡其乾鹹極致程度便發明了以白蘿蔔片、大蔥段片和蘋果或梨子水果切片搭襯是絕配。然而我吃了至少半世紀了還是如此不變,這可以算是經典嗎?就如台灣本土香腸一定要配蒜片否則不夠帶勁不正宗。不料日本拉麵店的溏心蛋不知何時給了何人靈光乍現的意外發見,溏心烏魚子便橫空出世了。烏魚子溏心部分的綿密與手工豆腐的軟嫩相符,鹹香與淡雅對比相平衡,巧妙得宜。

鮟鱇魚肝杏鮑菇三色菫。為了讓鮟鱇魚肝的新鮮度乃是真空包裝空運來台,搭以杏鮑菇,以障眼法讓視覺感在腦神經中勾勒出鮑魚的畫面,雖然那是下二道會出的菜色,但好像等不及似的。尤其試想到底鮟鱇魚肝和滷鮑魚兩者強強聯手是加成效果或者彼此削弱?一旁三色堇的紅與橘繽紛彩度為這兩個土地色系增添鮮明的活力。

醋凍紫蘇花愛媛縣真鯛。這些年來我在台灣日料店所遇見的日本真鯛大都來自愛媛縣,原來愛媛縣是日本真鯛最大產地,故也稱為愛媛縣的縣魚,在縣北部地區多作為鯛魚飯,故有著名的鄉土料理「松山鯛魚炊飯」;在縣南部的是「醬漬真鯛丼飯」,我極愛品食真鯛生魚片,有時就點一盤七片生食,我幻想這鯛丼飯的美好。以醋凍取代芥末或柑橘醋(Ponzu)與沾醬(白身魚生專用的輕淡薄口醬汁),再加上世界獨一無二的仙香氣紫蘇花,使這幽淡的真鯛穿戴了一身優雅碎花洋裝。

小菊碎洋蔥鰹魚。這鰹魚身色看來鮮紅而幾近至背部血合部份的暗紅色,看似嚇人以為應該有藍皮魚類的腥,而這鰹魚的煙燻味竟也不明顯,有點擔心有事發生。入口後庸人自擾莫名其妙的恐慌症頓時全消。藍皮魚常用蔥薑掩蓋其腥味,尤其薑就是下猛藥為使有辛香味,而在這卻有一高招令人意外,竟是使用白洋蔥碎丁,和蔥薑相較在辛香之外就是多了洋蔥的甜。我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又心不在焉了,幻想若換是「紫洋蔥」會不會更甜呢?但其實這當中又有一小祕技說來出人意表,原來魚片刷上薄薄一層糖衣,以炙燒而有焦糖味,難怪總覺這鰹魚的表現好像有點脫稿即興演出。料理常暗藏趣味。

蒜苗味噌四季紅鰤魚。鰤魚又稱高體鰤即是台灣俗稱的紅魽,若寒鰤魚即為青魽,若島鰺即白魽油脂最多,紅魽雖油脂並非多得過人得人賞識,但看這鰤魚片外表油亮竟還反光,一度令人懷疑是否錯殺了寒鰤魚。焦點應在那蒜苗味噌,蒜苗取蒜青段部份打成泥與味噌調和成一別開生面的風味,味噌本來就是發酵有熟成感,而蒜苗除了辛口還帶有清香味,而那四季紅即日本紅蓼有微辣度可以取代芥末,這是一個味道的新組合。

松露蒸蛋。松露是西洋貴族的日常生活玩意兒,在新派的日本料理中現在是必要出現的,但因成本問題不可能是新鮮松露而是松露醬,蒸蛋內含珍珠菇、滑菇和雞肉,不過那不是重點,哪家家常式日料店的蒸蛋不是都有嗎?這裡要談的是一個「化學公式」,有位台灣首位從法國藍帶廚藝學校畢業的大師(還要法文組的,英文國際組通常算次等的)說道:「在法國米其林天才主廚的早餐常常就是一盤松露炒蛋即心滿意足了」。這說明化學公式:松露+雞蛋=美好的生活。雖然1350元的店不提供新鮮松露。

紹興酒漬葡萄蝦。近年來以紹興酒來取代芥末提味的料理手法越來越多了,這現象來自於普世性對神祕東方中華風的好奇心驅使,大約十多年前便聽到某台灣法國料理主廚說道:「法料理有股東方風」,嘗試使用了豆腐乳、豆瓣醬、豆豉等入菜,竟然不違和也獲好評。而今紹興酒可以漬雞腿作醉雞,醉蝦也沒說行不通的,這乃同理可證一股酒香味就是那麼剛剛好裹覆在葡萄蝦的鮮甜感上,葡萄蝦口感柔軟卻又有脆度,類似的胭脂蝦和阿根廷天使蝦就比較軟粉。想起了之前市民大道紅極一時的花雕雞有酒香便足矣。

昆布海苔醬干貝,吃多了干貝磯邊燒(海苔炙燒干貝),還是覺得生食較能明顯品出其鮮甜,而昆布海苔醬的磯岸海潮味實在就像海洋的呼喚。仔細想了想磯邊燒是強調干脆,而海苔醬是稠醬,感覺上容易帶入海水味進入味蕾。

千刀流薄切烤軟絲。軟絲是台灣特產品質極高,而日本赫赫有名的極品就是「槍烏賊」個頭較大屬中卷。將軟絲以細膩刀工切成細絲條,狀似富山縣小白蝦,其命運一模一樣20隻小白蝦才能捏製成一貫握壽司是難度高的,這千刀軟絲握壽司也考驗師傅的功夫底子。最後再加以炙燒有點新意,想想當在海港邊散步總不會缺席的烤中卷其實不在於好吃,而是遠遠便聞到一股軟絲的焦香味,自然而然地把人勾引過去了。

烤紅條。紅條在台灣越來越有身價之姿,一般人較容易溝通的就直接稱紅色的石斑,其實完整學名是「青星九刺鮨」是條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一種,簡而言之竟是鱸魚。現在有養殖但今晚這是手釣的野生貨色,肉質自然更札實有咬勁。台灣產的油脂沒那麼多,較像北海岸海產店的烤魚,雖然少了油香但搭胡椒鹽就是道地台灣味。

長尾鳥。這是台灣不常見的因是深海魚,身長約有三呎又稱「紅尾鳥」,許多魚離開海水後其身上色澤通常都會變暗淡了,但有兩種魚例外絕對是超級地鮮紅,一是金目鯛(尤其日本伊豆半島),另一就是紅尾鳥了。很久以前有友人乘船遠距海釣,獲紅尾鳥一大枚及許多其他魚,但他只誇口這大紅珍品其他看都不看一眼,為何如此興奮?因為他的晚宴就是紅尾鳥一魚多吃。要形容紅尾鳥很簡單即是有金目鯛的外表,而有真鯛的清爽口感但味道稍更濃郁,可能有些機運問題,這是個人才第二次在壽司店吃到紅尾鳥,不知是才識淺薄或是好運相隨。


白魽。在鰺魚的世界裡,紅魽、青魽、白魽依次為油脂較高,身價命運自是大不同。白魽在日本名為島鰺是鰺類最高級魚種油脂也相當豐富,由於是白身魚故和黑鮪魚大肚肉的油香是兩種不同世界的,我更喜歡白身魚油香較清爽,另外鮪魚大肚肉口感軟柔雖說入口即化但吃久了似乎覺得沒什麼個性,不若鰺魚還有點咬勁。因白身魚脂並不太濃厚,故是恰如其分的,因鄰座友人不習慣生食而作炙燒以利入口,事實可比較證明,生食比炙燒還要好可食其原味,油香而不膩,故炙燒要看實體狀態,油脂過度時尚可一試。

佃煮鮑魚。也是這一年的事,之前只稱南非鮑(世界第一是日本千葉縣黑鮑天價),現在一定要說分明是白鮑,其特質和南非一般鮑魚比較起來,其肉質較柔軟細嫩,鮮而不膩口感札實彈牙。日料傳統作法以味醂、柴魚高湯和清酒蒸煮出獨有的大和之味,過人之處就是永遠都不會出現煮過頭肉質柴而老,說實在的因嚼咀需要花點時間,並使其滲出甜味,故我有個規矩吃鮑魚絕不說話,友人都看我沒禮貌。



炙燒黑鮪魚大腹霜降。這是我首次看到大腹肉卻令我費解的,看起來沒什麼白線油花,師傅見我一臉狐疑,便拿出食材本象原條塊魚肉。這長條鮪魚是其大腹和「蛇腹」所謂金三角部位,由於此乃進口日本長崎養殖的黑鮪魚,故沒野生的那麼多白色油花也較沒筋膜,但可不要以為就比不上以往大腹的油脂了。為了證明上述便考驗師傅又特意作一炙燒的,此時可見握壽司上如漆上一層油亮,並滴在盛板上幾許油,便知其大腹油脂並不外顯而是分散在每一內在裡。和那另一貫未炙燒的放一起同時比較就可辨分明。



鮭魚卵軟絲百菇釜飯,食事完畢前的炊飯總是我所期待的,吃多了看多了各家有各自華麗或簡樸的呈現。大部分人很容易被這花花世界的畫面給暫時之善意蒙騙了,看那紅色鮭魚卵、綠色日本萬能蔥、軟絲、百菇和碎魚肉都驚歎物超所值幸福滿滿。但其中有貓膩不說還沒人會感受,我總覺得炊飯裡有顆粒感且帶鹹香,師傅見瞞不住了便答那是加了「鰹魚魚卵」,這下我可是首次被所謂「填飽肚腹」的釜飯差點便暗渡陳艙闖關了。平凡中見其意外的用心。

這一晚是公司端午聚餐,焦點在歡樂交談並沒特別注意食事細節,不料有天意外Po臉書時才驚醒發現有大事件了──鮟鱇魚肝和佃煮鮑魚、稀有台灣極上的紅尾鳥和紅條並日本愛媛縣縣魚真鯛……這16道菜鮨割烹才1350元並不加成。還有那釜飯中竟還暗藏鰹魚卵開了我眼界。
作者簡介:
建築師 — 黃宏輝
畢業於淡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碩士,「烏來璞石麗緻溫泉會館」建築師,熱愛「建築旅行」與「品食」而聞名。
2007年出版《極上之味》一書即獲年度美食作家,現為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等共二十多次。
2018年林口《閱》獲英國I.P.A國際地產大獎亞太區混用建築獎,2021年台中《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宿舍》獲法國Novum Design Award建築設計金獎、美國BUILT DESIGN AWARDS建築設計優秀獎。
著有極上之味、極上之宿、極上之湯、極味之選、世界極上之宿、極上京都.御三家、米其林味蕾的極上美食課、走訪市民生活美學空間、造訪國際建築大師創意旅宿、投宿中國精品旅館…等書。
※本文、圖片未經授權不得任意轉載
《中天關心您|喝酒不開車!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多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