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3地出現!台東捕獲「猛毒魚」紅到國外 真實身分極為罕見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翎妍/綜合報導

長得像漫威電影裡的反派角色「猛毒」!近日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瘋傳一張照片,一尾全身又黑又亮、眼睛藍色、一口利牙的怪魚貌似要獵捕食物的張嘴樣,因外型相當罕見,一曝光即吸引近6萬網友前來觀看。事實上,這尾怪魚的真實身分,是5年前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捕獲的「卡氏尖頷烏鯊」。

網路上瘋傳的怪魚外型激似「猛毒」。(圖/翻攝自推特)

水試所表示,卡氏尖頷烏鯊學名Trigonognathus kabeyai,英文名viper shark,屬於烏鯊科(Etmopteridae)小型鯊魚。5年前水試所在台東海域進行例行性魚類相調查時,在東河鄉外海350公尺深處捕獲到5尾罕見小型鯊魚,也就是網路流傳的「猛毒魚」,確認類別為卡氏尖頷烏鯊,全世界目前僅在日本、夏威夷及臺灣發現本種,也是首次於台東發現。

怪魚真實身分為極罕見的「卡氏尖頷烏鯊」。(圖/翻攝自水試所網站)

卡氏尖頷烏鯊的牙齒和一般鯊魚完全不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卡氏尖頷烏鯊的牙齒均為針狀牙,英名viper shark的由來,就是因為似蛇類毒牙。特別的是,該鯊魚的上下顎部分可往前衍生,配上牠的一口尖牙,可有效突襲獵物,此獨特進食方式和尖吻鯊科的歐式尖吻鯊(Mitsukurina owstoni)非常相似。

水試所表示,卡氏尖頷烏鯊有日夜垂直洄游的可能,白日主要棲息在3、400公尺的深海處,夜間則隨著獵物如小型燈籠魚群,移動至水深150公尺處淺海進行覓食。大多數烏鯊科腹部有發光器,但其功能是吸引燈籠魚等獵物,還是相互溝通,尚需要進一步釐清了解。

卡氏尖頷烏鯊首次被發現是1986年在日本愛知縣,1990年由東京大學的望月賢二、大江文雄教授發表為新屬新種,其種名kabeyai是為表彰採集者,壁谷裕道船長。台灣則是於台東海域捕獲這5尾,在東港及南方澳的拖網混獲中發現,牠的尾叉介於26.2至32.6公分,其中有一尾存活,帶回水試所後,以10℃低溫海水飼養,但僅活了一日。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