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肝癌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有研究團隊發現,隨飲食西化,近年脂肪肝造成肝癌比例攀升,若規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有效降低5成以上肝癌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簡報指出,抗病毒藥物治療及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使用,皆能降低慢性肝炎患者肝癌發生風險。
肝癌長年與肺癌盤踞國人10大死因前2名,主要風險因子是B型肝炎,其次是C型肝炎。吳俊穎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說明,隨著抗病毒藥物使用,預估未來5年內台灣C肝會幾乎消失,B肝患者也是大幅減少,然而這段時間肝癌的發生率,並沒有跟著顯著下降。
進一步分析,越來越多肝癌與脂肪肝相關。吳俊穎表示,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隨飲食、生活習慣西化而大量增加,因脂肪肝引起的肝癌,甚至20、30年前在西方就已是嚴重問題,可預期未來在台灣,脂肪肝會變成肝癌重要致病原因。
不過,脂肪肝不像B、C肝可以找到病毒進而消除,吳俊穎說,連他自己想減重都辦不到,更何況要去說服病人控制體重,且有部分患者是因為糖尿病、高血脂、家族性遺傳等,種種因素考量下,反思是否能找到降低脂肪肝導致肝癌風險方式。
吳俊穎指出,過去已有研究顯示低劑量阿斯匹靈能預防大腸癌等,且可減少B、C肝的肝癌發生風險,這次研究主要是希望了解,脂肪肝患者使用後,是否能有效降低肝癌風險,根據全國健保資料庫調查,10年間肝癌風險顯著下降5成以上。
台灣40歲以上民眾超過半數有脂肪肝問題,並不是所有脂肪肝都屬於高風險,呼籲有脂肪肝、年紀在50歲以上,肝功能有異常至2倍以上族群,要積極接受篩檢。
吳俊穎說明,雖然阿斯匹靈是老藥,相對安全,仍可能增加十二指腸出血可能性,建議風險較高的患者跟醫師討論後使用;研究團隊正在尋找脂肪肝患者中容易罹患肝癌的族群,未來將與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倡議,將肝癌防治由病毒肝炎向脂肪肝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