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3種人易受威脅 醫:防潛伏期患者入境被蚊子叮

分享:

大陸廣東屈公病疫情持續延燒,我疾管署已將當地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2級「警示」(Alert),提醒民眾應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措施。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就指出,屈公病較容易對小孩、孕婦、長者產生威脅,且長者會有慢性關節後遺症,目前最重要是避免太多潛伏期患者入境「給蚊子叮到」。

今年全球已累計逾25萬例屈公病病例。(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姜冠宇近日在臉書粉專「姜冠宇醫師」發文表示,屈公病其實並沒有登革熱那麼可怕,登革熱盛行相對有較高的重症率,而屈公病更容易對孩童、孕婦、長者造成威脅,且長者會有慢性關節後遺症。

姜冠宇說到,這與這系列病毒喜歡感染的特性都有關,真皮成纖維細胞(最早感染複製)、表皮樹突細胞(促成淋巴節感染),這是局部發紅痛、之後的全身病毒血症起點;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肝細胞是促成發燒、倦怠、肝功能異常等全身症狀與發炎(IL-6、TNF-α);肌肉骨關節系統(關鍵致病部位)、滑膜成纖維細胞等,造成突發、對稱而劇烈的關節痛與僵硬,可遷延數月至數年,且少數有肌炎。

大陸屈公病疫情持續擴大,確診已超7000例。(圖/新華社)
大陸屈公病疫情持續擴大,確診已超7000例。(圖/新華社)

姜冠宇指出,由於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一樣,都是由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這兩種蚊子傳播,若是邊境管制做不好,就有盛行起來的潛力,「任何疾病都一樣,當總數太多就會有一些極端案例。」

姜冠宇提及,病毒會透過母胎介面、垂直傳播,造成感染的新生兒重症、少數多器官衰竭,嬰兒還可見短暫性色素沉著(Chik sign)。不僅如此,病毒也會侵犯神經系統(神經膠細胞),使新生兒或免疫脆弱者的腦炎、癲癇、意識改變。

姜冠宇提醒,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別去警示旅遊區域害人害己,「最重要是避免太多潛伏期患者入境『給蚊子叮到』,近期的滅蚊工作也要積極了」、「國外旅遊避開禁令區,國內要開清除病媒蚊,有症狀都是支持治療,沒有特效藥」。(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屈公病境外移入「6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提升中國廣東旅遊警示
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 疾管署提升旅遊建議至「第2級警示」
出生僅12天嬰染屈公病「臉部異常發黑」 醫:嚴重恐需肝臟移植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