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2個月」石崇良大刀闊斧改革 醫界驚: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分享:

衛福部長石崇良自上任至今近二個月,短短一個多月內推出多項醫療改革措施,包括假日急症中心(UCC)、到落實分級醫療,提高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的就醫費用,被醫界喻為少見的「行動派部長」。台灣基進秘書長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29日也發文表示,這些一口氣提出的議題讓人感到驚訝,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石崇良原為台大急診醫師,至今保持急診醫師的特質,處理問題力求具體。(圖/資料照)
石崇良原為台大急診醫師,至今保持急診醫師的特質,處理問題力求具體。(圖/資料照)

石崇良接受《聯合新聞網》採訪時表示,「不希望再有急診病人睡在醫院走廊或大廳。」出身急診的石崇良表示,他計劃近期與各醫學中心院長討論,如何妥善利用急診空間,確保每位急診病人在等待病床時仍能保有尊嚴。石崇良至今保持急診醫師的特質,處理問題力求具體。

為落實分級醫療,讓醫學中心能專注收治急重難罕等患者,石崇良計劃推出更嚴格的措施:未持轉診單至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將收取百分之五十的部分負擔,每次醫療費用可能高達一千二百元,相當於費用加倍。儘管預期會面臨反對聲浪,石崇良仍堅持這是正確方向,認為唯有降低醫院門診輕症患者人數,配合「複雜診察費」及調整手術與住院支付標準,才能讓大型醫院經營步入正軌。

吳欣岱指出,《健保法》第43條要求病人就醫必須遵循分級制度,未經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轉診直接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就醫的病人,將需支付更高的自付額。她表示,這在國外是普遍的制度,但台灣長期以來的妥協使得醫學中心門診擠滿輕症病人,這種情況早該改變。

吳欣岱認為,台灣長期以來的妥協使得醫學中心門診擠滿輕症病人,這種情況早該改變。(圖/資料照)
吳欣岱認為,台灣長期以來的妥協使得醫學中心門診擠滿輕症病人,這種情況早該改變。(圖/資料照)

她進一步解釋,許多人誤以為醫學中心的醫師更專業,選擇在醫學中心就醫,但事實上,醫學中心應專注於重症及罕見疾病的照護,而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則是處理小病及慢性病的第一線。吳欣岱強調,轉診制度的設計是為了讓醫師根據專業判斷病人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未經轉診直接去醫學中心就診的病人應承擔更多的費用。

此外,吳欣岱指出,這項改革不僅對病人有約束力,對醫師也是一種公平的安排。政府計畫透過提高「複雜診查費」來補償因門診量減少而造成的收入損失,讓醫師無需依賴大量看診來維持薪水。「病人數減少,卻能專心處理真正需要的複雜病例,薪水不會被壓縮,這幾乎就是每個醫學中心醫師的夢想。」

吳欣岱直言「這些一口氣丟出來的議題,看了真的會讓人嚇一跳——真的有辦法一次推動這麼多大幅度的改變嗎?」呼籲「各位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認為這些長期被討論卻始終擱置的政策,終於重新浮上檯面。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