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要小心!研究:蜂螫好發時期在夏季、秋季 特別是「9月」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相信許多人都有被蜜蜂螫的經驗,不僅是痛到不能動,嚴重一點甚至會因此喪命!對此,就有研究指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份。

被蜜蜂螫不僅痛到不行,還可能會因此喪命!(示意圖/photoAC)

臺北榮總指出,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而根據衛福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物中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於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的病人資料可以分析,其中441名患者更有詳細的臨床資料可供探討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研究結果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份通報螫傷的人數達到最高峰。

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份。(圖/台北榮總醫院提供,下同)

另外,蜂螫通報至毒物中心的611位病人中,46人(7.5%)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29人、4.7%)或甚至因中毒而致死(17人、2.8%)。研究結果進一步發現同時被愈多隻蜂螫傷、被胡蜂螫傷、年齡較大者及身體多處部位被螫傷的病人,與蜂螫後是否產生嚴重中毒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越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越嚴重。此外,產生嚴重中毒症狀之病人,進行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

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

在蜂螫的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的螫傷,可以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則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若產生過敏性反應,可給予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症狀更嚴重時(如過敏性休克),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並給予氧氣且於必要時予以氣管插管。

蜂螫導致蕁麻疹。

針對產生全身性毒性反應者,除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外,亦應於必要時(譬如產生急性腎衰竭、肺水腫或嚴重溶血)安排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術,以矯正嚴重的腎衰竭及溶血。一般情況下,蜂螫病人如未產生過敏性休克或嚴重全身性毒性,其預後應該都相當良好。

鑒於目前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衛福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或甚至引來蜜蜂或胡蜂群起而攻。如不幸遭受蜂螫時,建議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或甚至危及生命。

  •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醫院新聞稿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