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許多現今的慢性病都是因體內太濕而引起,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從源頭上根治,這需要我們從生活中的細微處入手。中醫師指出,若出現頭腦昏沉、腸胃脹氣腹痛、排便不順腹瀉、皮膚濕癢、舌苔黏厚,就需要替進行體內除濕。
示意圖/photo AC
成祐中醫診所中醫師黃小茹在臉書專頁「黃小茹中醫師」中發文分享,可以透過減少身體裡的濕氣、祛除環境中的濕氣、增加全身肌肉運動、利用食材或藥材來替身體祛除溼氣。
- 減少體內的濕氣(內濕):減少吃冰冷的食物,除了剉冰、冰淇淋、手搖飲,還必須減少生菜沙拉、生魚片等生冷食物,盡量選擇口味清淡的食物,也就是精緻澱粉、高脂肪食物和酒精飲品也必須少吃,減少腸胃道負擔,脾胃一旦虛弱,濕氣就會來。
- 祛除環境中濕氣(外濕):多使用除濕產品,夏天的高溫加上雨天的濕氣,往往讓人頭發脹,身體黏膩,呼吸不順暢,如果家中有冷氣或除濕機,將空氣中的濕度降到50-60%,溫度25-27℃,並用電風扇將空氣對流,減少濕濕悶悶的不適感,另外建議洗完頭必須盡快吹乾,流汗的身體也是盡快擦乾,才不會引起風邪或濕邪的入侵而引起感冒。
- 增加全身肌肉運動(排濕):毛孔是調節體溫與濕氣的管道,運動可以增加流汗,透過發汗可以將體內濕氣祛除,適度的運動除了發汗,還可以通暢全身循環,增加肌耐力達到提升基礎代謝率,以祛除體內深層的濕,也可以養成不易胖的體質。
- 利用食材或藥材祛除溼氣:若身體不適症狀明顯,建議找信任的中醫師看診,開立適合的藥物,平時則可以適量食用綠豆、薏仁或四神湯。
圖/黃小茹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