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行政院長卓榮泰10日接受《工商時報》專訪,擘劃產業發展的全球布局藍圖。他說,縱使把美國視為大市場並加強採購,但,美國不會是台灣唯一的市場,無論是出去或進來,台灣的市場絕對是全世界,要以「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的概念,推動「台灣園區」。

卓榮泰回顧,過去台商投資美國經歷多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台灣找投資顧問公司協助赴美設公司、設工廠,第二階段則在美國找投資顧問公司,獲得行政作業等方面協助。未來政府想推動第三階段,由經濟部結合公協會協助企業赴美設廠,讓台灣廠商直接進到「服務園區」,同步解決法律、行政規定、土地等問題。
卓榮泰說,各國都相當注意「台灣園區」推動進度,概念類似「境外關內」、「境內關外」,但定位並非真正的科學園區,而是提供行政作業服務,將台商集中在這裡,廠商再到各地去設工廠,此外可藉此引進美國在地的人才、資金、技術。
他強調,在總統賴清德「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加強美國」的戰略構想下,台灣已將觸角向外拓展,擴及歐洲、日本等新南向國家。目前除了美國,經濟部已在捷克、福岡設立「台灣貿易投資中心」,未來也會朝雙印及泰國等國家拓展。

「台灣園區」除有協助企業進軍國際的功能,也能為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挹注活水。卓榮泰說,已規劃在印尼、印度、泰國等新南向國家設置大型展覽,盼藉此吸引更多外商、在地台商或台僑,了解台灣現在有哪些重要的投資標的,達到「引資」之效。
針對國人關切根留台灣一事,卓榮泰直言,無論要做什麼事情,無論國外的資金要怎麼回來,重要的是,能不能有效地讓本地的產業根留台灣,特別是針對中小微企業。政府在「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中,比過去用了更多的力量,今年度總預算增編116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又在提升競爭力項目增加50億元,要讓中小微企業能夠擴大內需、汰舊換新,並協助他們數位轉型、淨零轉型、打通國際與國內通路。
面對企業需才孔急難題,卓榮泰坦言,各行各業現在對政府都有極高的期待,除高端人才、畢業僑外生、中階技術工,政府正在推的「青年海外百億海外圓夢基金」,每年都會固定派出一定的人數到海外、到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去學習,例如量子電腦,未來我們的量子電腦才有可能接得上,政府就必須要有這個前瞻,「政府幫年輕人圓年輕人的夢,但年輕人也可以幫政府圓夢。」(工商時報)
【更多工商時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