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擬修「最低薪資」引醫界跳腳 分區分級化解勞資對立

分享:

近年來爆發嚴重的護理師離職潮,各大醫院急診塞車只得關床,間接影響民眾醫療權益。為保障醫事人員權益,衛福部健保署日前研擬修法「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特管辦法),其中要求醫事人員薪資必須符合標準,並且醫事機構要公開薪資,不料草案一出卻引發雇主端強烈反彈。

衛福部健保署近期推修「全民健康保險醫師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其中「醫事薪資未達標擬不予特約」引醫界反彈,並呼籲暫緩推動此案。(圖/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健保署近期推修「全民健康保險醫師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其中「醫事薪資未達標擬不予特約」引醫界反彈,並呼籲暫緩推動此案。(圖/報系資料照)

健保署日前研擬修正「特管辦法」,其中「擇優特約」條文談及保障醫事人員薪資條件,規劃醫院專職醫事人員的健保月投保金額不可低於最低工資2倍,診所不低於1.5倍,換句話說,受聘醫院的全職護理師薪資不得少於57180元,診所護理師薪資則不得少於42885元;並且每年要公開最低及平均月投保金額,否則不能成為健保特約醫療院所。

此修法遭到醫院協會、醫師公會等醫界資方聯合反對,更拋出十項「違反法律保留」、「授權明確性」、「侵犯隱私權」等項法規理由,建議健保署刪除相關條文。醫界強調,此舉恐造成雇主端無法負擔,引發失業,反而損害醫事人員工作權,最終人財兩失。

不料,護師工會卻逐條「單挑」資方的說詞,同以法律依據為證,強烈譴責資方立場。護師工會顧問陳玉鳳直言,「醫界聲明根本是基於醫院自身營利,扯出瞞天大謊。醫界所謂的營業秘密、侵犯隱私權,營業法中有特別規範,根本不涉及個資的問題,純粹是醫院想減少成本」。她怒批,台灣護理師人力缺乏、高護病比、低薪高壓已是不爭事實,沒有一個國家醫院不用負擔人力成本,如今雇主卻為規避自己負擔的責任,惡意踐踏護理人員權益。

今年年初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導致急診壅塞問題嚴重,衛福部3月急發聲明表示壅塞已逐漸趨緩,更公開醫院所回報的護理薪資。(圖/中天新聞)
今年年初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導致急診壅塞問題嚴重,衛福部3月急發聲明表示壅塞已逐漸趨緩,更公開醫院所回報的護理薪資。(圖/中天新聞)

陳玉鳳指出,在美國、德國、荷蘭、澳洲等多個國家皆公告護理人員的最低薪資,甚至有年資不同的分類,不同職級加班、夜班的錢可以領到多少,台灣政府如今想跟上,基層醫事人員認同此舉,長年的壓迫環境也有一絲改善的希望。

今年年初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導致急診壅塞問題嚴重,衛福部3月急發聲明表示壅塞已逐漸趨緩,更公開醫院所回報的護理薪資,為緩解民眾擔憂。其中資料顯示「新進護理師薪水約5萬多」、「年資一兩年即達7萬」,然而事實卻相差甚遠,這些數值頗令護理師看了格外札眼。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秘書長高若想批露,醫院回報的這份數據並不是底薪,其中還包含浮動獎金,婚喪喜慶津貼一律寫進去,加一加很漂亮,實際上多數新進護理師薪水僅有3萬出頭。

高若想指出,假使目前護理師的薪資真的像醫院回報的水準,也就符合特管辦法擬修的方向,為何醫界要出面抗議。(圖/中天新聞)

「這數據印證了醫方的聲明根本是自打臉」高若想指出,假使目前護理師的薪資真的像醫院回報的水準,也就符合特管辦法擬修的方向,為何醫界要出面抗議,還聲稱醫院會因而倒閉,顯然醫界說詞與事實不符。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提到,特管辦法已10年未修正,此次提升醫事人員們權益,醫改會舉雙手贊成,更何況今年健保成長率來到8%,投入了近800億,民間也關切健保給付究竟有多少用於改善醫事人員待遇。現今「最低薪資保障」已成為趨勢,居家照護員有最低薪資,非營利幼兒護理師也有最低薪資,顯示台灣醫療與勞權的進步,正在提升徵才誘因。

林雅惠進一步指出,特管辦法修法應該考量地區、層級、體系不同,針對工作內容而有不同配套,如今貿然訂定的「醫院2倍,診所1.5倍」,但其立論依據為何?健保署若拿不出數據說明,勞資之間當然就流於各說各話;另外,此次修法本為保障醫護人員權益,研討過程卻沒有邀請基層團體,希望衛福部可以建構一個強化勞資對話機制,基層醫護才有機會與管理決策權對等討論。(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白衣重擔1/健保署擬修「最低薪資」引醫界跳腳 立論分區分級才能化解勞資對立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