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會晤習近平未主動提台灣 美學者:「刻意模糊」對台安全有利

分享:

美國總統川普交易式的外交風格引發外界擔憂台灣恐成為美中關係籌碼。美學者葛羅斯曼分析,川普日前與習近平會晤時未主動提出台灣議題,這對台灣安全而言是正面訊號;川普也展現了延續過去美國政府對台海議題的立場。

川普與習近平會晤時未提台灣。(圖/美聯社)
川普與習近平會晤時未提台灣。(圖/美聯社)

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天刊出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客座資深研究員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的投書。對於川普(Donald Trump)10月底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舉行雙邊會談,他寫道,川普和習近平會晤時對台灣問題的沈默態度,符合其「刻意模糊」的策略。

葛羅斯曼認為,川普在川習會並未主動提出台灣議題,這對台灣的安全而言,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訊號。他在會前曾撰文表達擔憂川普可能會以降低美國對台承諾為代價,設法與中國大陸達成某種大交易,「幸運的是,這並未發生」,儘管川普將他和習近平的會晤稱為G2(2國集團),意味著這2個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在針對會影響其他各方(包括台灣)的議題進行談判。

除了川習會之外,葛羅斯曼表示,川普也展現了延續過去美國政府的立場,例如,對於中國大陸入侵台灣時美國會如何回應,他保持刻意模糊,這與華府長期在台海議題上維持「戰略模糊」的立場一致。對於習近平要求美方表達反對台灣獨立,川普也未讓步。

他寫道,在行動方面,川普至今展現了美國對台支持未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先前傳出川普政府「取消」台灣總統賴清德今年夏天訪問拉美國家途中過境美國的行程,但他認為,這可能只是為了在川習會前維持美中關係正面的形象;至於傳出川普「拒絕批准」對台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可能只是暫時延後,同樣與川習峰會氣氛有關。

葛羅斯曼指出,川普政府對台政策走向對台灣而言仍算正面,過去幾個月,美台在阿拉斯加低調舉行防務會談,美國持續派軍艦通過台海以嚇阻北京,對台實施的對等關稅從32%暫時降到20%,美國在削減全球援助下,為台灣保留特例;美國還預計在2026年可能交付創紀錄的對台軍售。

他分析,美台持續維持緊密的防務關係,有鑒於北京對台軍事施壓不斷,「這是必要之舉」。

然而,他也坦言,川普行事風格具高度不確定性及交易性,這代表目前的局面並非定局,「一切都有可能出現變化」。若未來出現轉折點,對此保持警覺在維護台灣安全方面極其重要。(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