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詐騙集團猖狂,金管會、銀行和警方聯手打詐,但銀行的「關懷機制」是否過頭則引發爭議。一名台中張姓民眾在臉書發文,控訴他到銀行領取10萬元現金,卻遭行員及警不斷勸阻,過程中遭詢問用途並推銷銀行理財產品,最終耗時近4小時才領到錢。資深媒體人黃揚明也轉貼直呼「太扯!」

張男表示,他當天到銀行提領10萬元現金時,行員多次詢問用途,甚至建議他購買銀行ETF產品。儘管他已清楚說明資金用途,行員仍通知警方到場,並表示這是「關懷機制」的一部分。警方到場後,擔心張男遭詐騙,甚至提出要陪同他前往銀樓購買黃金,但在張男同意後,卻又以轄區問題推託,導致現場僵持不下。
為釐清程序依據,張男當場致電金管會銀行局,對方回應「理論上可以領自己的錢,但仍需依現場人員風險評估」,此回應讓現場更加混亂。張男氣憤地指出,金管會、警方與銀行三方皆不敢擔責,現場陷入「無限跳針」的窘境,最終浪費了大量時間與行政資源。
此外,張男透露,現場一名警員語帶嘲諷,質疑他「大聲什麼,是想告訴全銀行的人你很有錢嗎?」讓他感到羞辱。他強調,自己全程配合並提供資金來源與用途資料,卻被當作可疑分子對待,對此深感不滿。目前,他已向立委辦公室申訴,要求相關單位對此事進行調查並道歉。
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則在社群平台轉貼此事件,直言「防詐與擾民僅有一線之隔」,並呼籲相關單位檢討現行的防詐機制,避免類似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