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憲法法庭原訂25日舉行過年前最後一次評議庭,但因有3位大法官技術性缺席,因此未能開庭評議,無法對總統賴清德公布的《憲法訴訟法》作出暫停施行的暫時處分。據傳背後隱因在於現有8位大法官之中,有人不認同聲請暫時處分的理由、也有不願沾染政治,此意謂在大法官未補足前,憲法法庭運作恐將持續爭議。
同時,除非再有政治因素考量,否則民進黨立院黨團針對「憲訴法」修正版本提出的暫停施行的暫時處分請求,難以如願。
總統賴清德公布「憲訴法」修正版本後,外界不少人研判現有8位大法官可能會跟過去幾年的大法官集體表現一樣,依民進黨劇本凍結新的「憲訴法」,讓國會通過的新法無法上路。
據了解,過去半個月來外界更流傳司法院官網上憲法法庭評議庭表,一月分每周三、四、五都排了評議,看似要奮戰到最後過年前最後一天上班日。
實際上,本周憲法法庭並未就任何案件作出評議,外傳背後一大原因,就是有大法官先請休假。
依照舊法,召開評議庭仍需要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現有大法官總額過半數同意才能作成裁判;即法學學者出身的立委翁曉玲提到5人開會、3人同意,即可做出憲法判決的少數釋憲情況,這也是這次「憲訴法」修正主因。
依照新法規定,大法官法定總額為15人,憲法法庭須10名大法官才能評議,9人同意才能宣告合憲、違憲或做暫時處分。
然而,現有8位大法官之中,不認同民進黨團的聲請理由、或對大法官成為否決國會法案工具作風不以為然者,至少有3名大法官,於是在技術性缺席下,讓表定的憲法法庭評議難以作出裁判。
據了解,近年大法官因政治性敏案的釋憲案,包括去年死刑釋憲等同實際廢死,國會改革案多項被判違憲等釋憲文引發社會高度爭議,都讓大法官的招牌與威信掃地。
賴清德提名的7位大法官遭到國會全數封殺,連民進黨立委都以過去長期批評民進黨為由,集體對賴總統提名的劉靜怡投下反對票,引發外界質疑只有聽從民進黨話的人才能當大法官,更影響外界對大法官觀感、以及對大法官的清譽與公信力抱以質疑。
由於憲法法庭未能針對新的「憲訴法」作出評議,因此形同讓新修的「憲訴法」上路,若賴清德遲遲無法提出讓國會至少同意2名的大法官,未來就算出現法律適用爭議、或新法是否有違憲疑慮,恐將難以及時透過憲法法庭來解決法律上的問題,進而引起不同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