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空軍籌獲勇鷹高教機陸續交機、F-16V構改逐步到位,空軍已陸續接收勇鷹高教機達22架,計畫將於岡山空軍官校12月1日編成飛行訓練指揮部,作為部訓機的F-5戰機將於年底解除戰備、預計於29日舉行換訓成果展示。
空軍明將在台東志航基地舉行「空軍教練機換訓成果展示」,國防部青年日報今日報導,細數我國F-5E/F戰機在民國60至80年代曾為空軍主力機種,全盛時期為空軍5個飛行聯隊的主力機種。
空軍於民國57年與美國諾斯洛普公司洽談合作生產F-5E/F戰機,62年中美雙方政府簽訂協議備忘錄,由諾斯洛普提供生產飛機的各項技術、人員訓練等資料,以虎安(Peace Tiger)1號至6號計畫名稱銜接執行。民國63年10月30日,編號5101的第1架F-5E戰機出廠,被命名為「中正號」。
「虎安計畫」持續進行至民國75年底,一共生產242架F-5E戰機及66架F-5F戰機,共計308架,占全球總量的1/4,使中華民國成為最大的F-5E/F戰機使用國,當時與F-104成為我主力戰機。
報導披露,F-5E/F在國軍陸續擔負制空主力戰機、假想敵中隊任務,空軍並曾應美方要求在民國68至79年間執行大漠計畫,派遣700多位F-5E戰機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前往中東傳授F-5戰機維護與訓練經驗,以對抗共產勢力擴張,協助北葉門作戰。
青年日報報導更披露,因F-5E/F戰機優異靈活性,該型機曾投入空軍第737聯隊46中隊,利用蒐集共機與武器性能進行資料分析,制定假想敵訓練模式,以共軍最新戰術、戰法,並透過實兵演練。訓練時,飛行員除要演練躲避敵軍雷達偵察,還要駕機穿梭在高峰低谷間,其中要翻越中央山脈南段著名主脊海拔3668公尺的關山後,再俯衝外海實施炸射訓練,考驗飛行員空中纏鬥作戰與駕駛能力。如今,這項科目現已成絕響。
隨著二代機及勇鷹高教機接續投入空防戰備及飛行員訓練工作,F-5E/F戰機也即將卸下部訓機任務,僅由F-5E戰機改裝之 RF-5E偵照機繼續實施偵照任務,除執行一般戰訓任務外, RF-5E偵照機也支援國土探勘與災害搶救,曾在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後拍攝受災狀況,供搜救單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