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01
東京時間14點,日本政府為7月遇刺身亡的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這是自前首相吉田茂1967年逝世以來,日本第二次為前首相舉行國葬儀式。由於國葬是極高榮譽,在統一教爭議之下,社會不乏反對聲音。而早於7月已拍板為安倍舉行國葬的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便為舉行國葬提供了四大依據。
安倍前首相國葬儀式備極哀榮。(圖/美聯社)
持續更新:安倍國葬儀式 在日本武道館展開
安倍於7月8日在內良進行街頭演說期間遇刺身亡,14日,岸田文雄便表示將為安倍舉國葬,在未經國會審議情況之下,22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國葬決定。岸田提出的四大依據是:
一.安倍首相任期總計8年零8個月,為日本憲政史上最長。二.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復興、日本經濟復甦、以日美關係為軸心的戰略性外交方面作出。三.國際社會紛表哀悼。四.為實踐民主價值遭到槍擊。
國葬是指由日本政府主辦、全部使用國家經費進行的葬禮。二戰前,日本有國葬令為法律依據,除了天皇、皇太子等皇室成員,「對國家有特殊功勞者」也可成為國葬對象,諸如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前首相,東鄉平八郎及山本五十六等將軍都獲得過國葬待遇。
二戰後,日本憲法廢除了國葬令,須由現任內閣按照有功者生前功績作出判斷。吉田茂的國葬由時任首相佐藤榮作決定,雖然社會仍有反對聲音,但得到在野黨同意。但到了佐藤榮作(即安倍晉三的叔公)的葬禮,由於在野黨反對,最終以「國民葬」的形式進行,也即是由日本政府、自民黨及國民自願者分擔葬禮費用。
過去30餘年的首相葬禮,由政府及自民黨平分費用的「內閣和自民黨聯合葬禮」成為主流,由1980年去世的大平正芳、1987年的岸信介(即安倍晉三的外公)到2020年的中曾根康弘等多名已故首相都是採用這種形式。
延伸閱讀: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