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社
大直民宅下陷案引發民眾關注住家所在的地質狀況,地質調查所表示,民眾可在「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查詢住家是否位於高潛勢土壤液化區,但目前的工程技術可解決土壤液化問題,包括灌漿、振動夯實、擠壓砂樁、礫石樁等工法,以增加地層土壤抵抗液化的能力。
地調所表示,民眾可在「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查詢住家是否位於高潛勢土壤液化區。(圖/翻攝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官網)
地調所強調,大直民宅塌陷的地區屬於土壤液化低潛勢區,但傾斜主因受施工技術和品質影響,和土壤液化無關。
基泰建設位於台北市大直街94巷的建案涉施工不慎,導致一旁民宅7日傾斜下陷、逾300名居民撤離。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台北市大直街94巷位於土壤液化低潛勢區。
地調所表示,土壤液化需具備3個條件,分別為疏鬆的砂質土壤、高的地下水以及強烈地震,也就是說,土壤液化為「砂質土壤」結合「高地下水位」,遭遇一定強度的地震搖晃後,土壤強度減弱,失去承載建築物重量的力量,造成建築物下陷或傾斜。
地調所指出,依照土壤液化的影響程度,分為高、中、低潛勢區,民眾在「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上可輸入地址,了解自己住家所在區域,是否為高潛勢土壤液化區。
根據地調所資料,台北市約有21%面積屬於土壤液化高潛勢區,集中在中山區、大同區、大直地區。
地調所指出,台北市大直街94巷劃分在土壤液化低潛勢區,早期地圖顯示,該區有溪流經過,位於黏土層上,土質特性較軟弱;但民宅傾斜發生當天並無地震,因此推測和土壤液化並無關係,而是受施工技術和品質影響。
至於土壤可能液化的基地是否能蓋房子,地調所表示,可透過地盤改良或適當的基礎設計來確保建築物結構的安全,像是可透過灌漿解決土質較鬆軟的問題,或者採用樁基礎、基礎底面加深等方式。
地調所表示,土壤液化主要發生在深度20公尺以內的區域,若大樓地下室開挖超過20公尺,加上大樓重量壓密土質,因此不會有土壤液化問題;但若是5層樓以下、沒有地下室的老舊公寓蓋在土壤液化潛勢區上,地震來襲時發生土壤液化的機率較高。
此外,地調所表示,目前正和縣市政府合作,持續進行更精細的鑽探計畫,以前是4平方公里鑽探1孔,現在改為1平方公里有4孔,未來可蒐集更多資料並重新計算,預估4年後完成計畫,將更新查詢系統,提高圖資的精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