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能發電廠的最後一座機組,位於屏東縣的核三廠2號機組5月17日深夜停役,18日凌晨零點起,核電全部歸零,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的新里程碑。行政院前院長卓榮泰表示,此代表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政府將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預計在原廠址規劃太陽光電設施,以確保地方供電穩定。

屏東縣長周春米指出,核三廠的土地未來將轉型為綠能基地,預計設置約200百萬瓦的太陽能光電設施。這不僅能維持在地就業機會,更能為恆春地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據了解,核三廠在除役前,廠區已早一步轉型為光電場,55公頃用地分為4區,設置11萬1000多片高透光率的地面型光電模組,A區今年2月已併聯發電,B區預計8月併聯,明年3月完成全區設置,預估年發電量達5800萬度,供應15000戶家庭用電,屆時也將是恆春半島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場;不過,其中一處面對後壁湖海域的光電案場恐影響海域景觀,似有爭議。
台電資料也顯示,核三廠25年除役期分4階段,首8年為過渡階段,將興建第2期室內乾貯設施,進行廠區除汙。接續12年拆廠階段,將拆除反應爐、汽機廠房等大型設備,工作量龐大複雜,也最關鍵。第3階段最終狀態偵測,將持續監測輻射值3年,確保環境安全。最後兩年廠址復原階段,待土地復原後,回歸自然轉型或另做其他用途。

卓榮泰指出,核三廠2號機停役後,據預估屆時備載容量率約降3%,目前夜間備載容量率仍有10%以上,日間備載容量率則為12%至15%,即使減掉3%,仍維持在安全範圍。
藍白立委聯手修法給了核電廠延役法源,但民進黨府院黨、自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持反對態度,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核三不可能直接延役,必須有公開透明討論、科學驗證數據及確保安全三要件。
卓榮泰說,過去曾有核電廠延役經驗,但能否完全移轉到核電廠重新啟動,仍須由核安會專業認定。這兩天與台電、核安會有諸多討論,仍無法精確算出延役重啟的程序要多久。至於是否引進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只要確保核安、核廢有解及社會共識三大前提,政府願投入。
不過,恆春鎮長尤史經表示,鎮內約7成民意都贊成延役,「相信政府對核三廠安全把關沒問題」。南灣里長葉啟俊更說,資訊愈公開,民眾就愈不會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