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患者即使在早期接受治療,仍可能面臨復發,若進展為轉移性乳癌,往往代表著更長期的抗戰。隨著醫療持續進展與健保給付新藥,轉移性乳癌患者如今有了更多治療選擇,其中,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結合標靶與化療特性,如「特洛伊木馬」般,進入並毒殺標的癌細胞,幫助患者延長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
一名50多歲女性患者在確診第2期乳癌並接受治療後,病情穩定超過6年,但後續仍出現肝轉移並導致肝功能受損。由於患者屬於HER2弱陽性,在醫療團隊的綜合評估下,接受了新一代ADC的治療,後續檢查顯示病情獲得改善,肝功能也逐漸恢復。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蕭炳昆指出,亞洲乳癌患者的發生年齡中位數約在 50 歲,相較於歐美的 60 歲以上,提早約 10 年。除了基因變異外,飲食型態的改變,脂肪、熱量的攝取增加、肥胖風險上升,皆可能與乳癌的發生相關。
許多早期乳癌沒有明顯症狀,例如腫瘤小於 1 公分或位於組織深處時,「根本摸不到」,必須透過乳房攝影等篩檢工具才能發現。蕭醫師呼籲,符合公費乳篩資格的女性,務必善用每 2 年 1 次的檢查機會,爭取早期診斷與治療。
癌症即使完成治療後,仍可能面臨復發風險。以預後較佳的管腔A型早期乳癌為例,患者在治療後的10年內仍有約10%的復發風險。雖然復發讓人擔憂,但並非無解,隨著醫療持續進步,現有很多治療選擇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延長生命。蕭醫師也提醒,ADC治療可能有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等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溝通,並遵循醫囑,才能兼顧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指出,健保給付的新一代ADC是轉移性乳癌患者的治療新希望,就像導彈可精準引導化療藥物進入癌細胞引爆,如「特洛伊木馬」般在腫瘤內釋放毒性,精準攻敵、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還具有「旁觀者效應」,連帶攻擊周圍癌細胞,打擊更全面。
謝燿宇主任說,HER2弱陽性相對於傳統HER2強陽性乳癌患者,其HER2受體表現比較微弱,過去無法申請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病情控制成效也有限,如今新一代ADC對於微弱訊號的HER2受體也有反應,提供這群患者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謝燿宇主任分享一個臨床試驗案例,一名50多歲女性在2021年確診第四期乳癌,屬於HER2弱陽性,並伴隨全身骨轉移。儘管接受過多種治療,病情仍惡化,一度陷入困境。後來,在醫療團隊的討論下,患者接受新一代ADC治療臨床試驗,腫瘤逐漸縮小並維持數年的穩定。謝主任表示,這段期間,患者不僅可以照顧家人,也持續投入自己喜歡的事,從外表看不出來她是晚期乳癌患者。
謝燿宇主任強調,癌症治療不僅是靠藥物,適度運動也是重要的一環,鼓勵患者視身體狀況並和醫療團隊討論,治療期間可嘗試中等強度運動,醫療越來越進步,不要放棄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