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術後慢性疼痛發生率高達65%!神經阻斷術助改善

分享:

一名48歲林姓女子因乳癌接受右側乳房全切除手術後,持續半年的疼痛問題讓她困擾不已,經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治療後,成功擺脫疼痛困擾,重拾正常生活品質。

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疼痛疾病,患者在胸部、上臂或腋下會出現中重度疼痛,且持續超過三個月。(示意圖/Pixabay)

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施秉成指出,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疼痛疾病,患者在胸部、上臂或腋下會出現中重度疼痛,且持續超過三個月。「根據國外文獻顯示,乳房切除後的慢性疼痛發生率高達20-65%,遠高於一般手術後慢性疼痛約3%的發生率。」

施秉成解釋,此症候群的風險族群包括40-5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接受腋下淋巴廓清術者、術後疼痛控制不佳者、術前已有明顯疼痛者,以及有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病人,同時也與基因遺傳和肥胖有關。

施秉成主任看診示意照。(圖/台北慈濟醫院)

針對疾病的生理機制,施秉成表示:「藉由超音波導引神經阻斷術,將局部麻醉藥直接注射到懷疑引起疼痛的目標神經,若能緩解疼痛,即可確定病因,且部分病人能同時達到治療效果。少數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疼痛則可以考慮電燒治療,療效平均約維持半年,若疼痛復發可反覆執行。」

由於年齡、基因、手術方式等風險因子難以控制,施秉成建議,病人可在乳癌切除手術前後與醫師討論止痛方式,除了止痛藥物外,也建議接受神經阻斷術,以控制急性傷口疼痛。若術後疼痛超過三個月,或是在手術後一段時間才開始感覺疼痛加劇,建議及早至疼痛科門診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