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女復發罹「最惡乳癌」 魔術子彈藥精準治療

分享:

40多歲的Emily(化名)定期接受乳癌篩檢,2年前被診斷出第2期荷爾蒙陽性乳癌,她勇敢接受手術、化療與荷爾蒙藥物治療,且按時回診、配合醫囑,是醫師眼中的模範病人,不料在今年發現她的左側頸部淋巴腫大,還出現左側肋膜積水。

許多乳癌患者術後只要觸摸到身體異常,就會立刻聯想到復發,醫師表示這樣的情況在臨床診間中相當常見。(示意圖/Pixabay)
許多乳癌患者術後只要觸摸到身體異常,就會立刻聯想到復發,醫師表示這樣的情況在臨床診間中相當常見。(示意圖/Pixabay)

Emily的癌細胞轉移了,而且腫瘤型別轉變為三陰性乳癌,有「最惡乳癌」的封號,進一步經病理報告確認屬於HER2弱陽性,經醫師評估後,安排她接受已有健保給付的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經過兩次療程,腫瘤縮小且左側肋膜積水也有改善。

 乳癌治療日新月異,健保近年給付的ADC藥物是其中之一,楊牧峻醫師說,這是結合標靶與化療的新型抗癌藥物,猶如「魔術子彈」,能準確攻擊帶有標靶的癌細胞,同時因具備「旁觀者效應」,連帶殺死鄰近的癌細胞,助攻克服腫瘤異質性。但接受ADC治療可能有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等副作用。

楊牧峻醫師進一步說明,新治療問世,對於HER2受體表現較弱的癌細胞也有機會偵測、殺敵,突破過去根據受體表現僅能分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強陽性及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限制,現在增加「HER2弱陽性」新分類,推估約占所有乳癌患者的一半,相關治療選擇逐漸受到重視。

政府已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對象,從原本45至69歲女性,擴大為40歲至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篩檢。(示意圖/資料庫)
政府已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對象,從原本45至69歲女性,擴大為40歲至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篩檢。(示意圖/資料庫)

乳癌已連年蟬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但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台灣乳癌患者呈現兩個發病高峰,分別落在45至49歲與60至64歲。楊雅雯醫師指出,這可能與基因相關,也與飲食西化、生活型態轉變有關。

楊雅雯醫師提醒,乳房疼痛並不等同於癌症。在她的門診中,約有9成女性因乳房疼痛就診,但結果多數為良性,常見原因包括情緒壓力、內分泌波動、經期或更年期變化。她強調,乳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疼痛症狀,因此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檢查。今年起,國健署也已擴大乳癌篩檢服務,以利早期發現異常鈣化點或腫瘤變化。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