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媒《新華社》繼26日發布「鍾台文」署名文章〈台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後,昨(27)日再以同樣名義發表〈兩岸關係發展和統一利好〉一文。文章聲稱,和平統一後,台灣現行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實行「愛國者治台」。
據悉,「鍾台文」即是大陸國台辦的筆名。這篇2700餘字的文章表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定論」。又指統一後,有強大祖國作後盾,台灣同胞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台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
文章闡述5點兩岸統一的「利好」,分別為「尊重生活方式,保障合法權益」、「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分享國家發展紅利」、「財政盡可用之於民,盡享國家整體資源」、「共享民族榮耀,共享大國尊嚴」、「遠離戰爭風險,確保安居樂業」。
文章表示,「我們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地區現行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實行『愛國者治台』、高度自治,廣大台灣同胞可以真正當家做主,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愛台愛鄉的感情將得到充分照顧」。
在經濟發展層面,文章指,統一後,兩岸產業鏈將深度融合,台灣的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等優勢產業可與大陸產業優勢互補,兩岸企業完全能夠攜手發展,走向全球。
文章還稱,統一後,「台灣地區」財政盡可用之於民,現行防務預算不再為「台獨」分裂買單,將可以大量投入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真正為民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文章強調,統一後,「台灣同胞可以共享民族榮耀,共享大國尊嚴」。台灣同胞將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真正體會到作為大國公民的尊嚴和驕傲。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外國可以在台灣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國際組織和機構可以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有關國際公約可以在台灣適用,有關國際會議可以在台灣舉辦。
文章最後喊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一家人,沒有理由不和衷共濟、大有作為,台灣同胞更沒有理由缺席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和平統一後,台灣會更好」。
本月25日,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大會」發表談話,拋出「和平統一」後有7個「更好」。對此,我陸委會強調,兩岸關係癥結在制度差異,北京當局所謂「統一後的好處」,對台灣人民毫無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