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時鐘再度快轉17秒,每4分2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創45年來新高。日本帝京大學教授佐藤典宏指出,日常飲食習慣可能是致癌的關鍵因素,特別點名三種常見早餐食物的致癌風險。

根據最新統計,癌症持續高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情況令人憂心。佐藤典宏教授在其最新研究中特別提出警告,許多民眾習以為常的早餐選擇可能暗藏致癌危機,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精緻澱粉類食物、加工肉品,以及含鮮奶油的甜點飲料。
佐藤典宏教授指出,許多人偏好的吐司、麵包等精緻澱粉食物會導致血糖急遽上升:「研究顯示,提供葡萄糖給癌細胞,會大幅提高其增殖與轉移的能力,高血糖的癌症患者存活率也相對較低。」
對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陳韋任受訪表示:「民眾無須全面拒絕碳水化合物,關鍵在於分辨『好碳水』和『壞碳水』。」他建議可選擇地瓜、芋頭等富含膳食纖維的原型食物,但仍需注意適量。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品列為與香菸、石綿同級的一級致癌物。佐藤典宏醫師強調:「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相當於4片火腿,就會使大腸癌風險增加18%。」
在含糖飲料方面,《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顯示,每日攝入100毫升含糖飲料,會使整體罹癌風險上升18%,乳癌風險更增加22%。WHO建議每日糖分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5%以下,約25克。
陳韋任醫師補充說明,鮮奶油中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易造成身體氧化,研究發現攝取較多高脂乳製品的大腸癌患者,癌症復發風險增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