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不吃早餐及過晚用餐的飲食習慣,可能大幅提高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對於老人家來說,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死亡風險。這項刊登於《內分泌學會期刊》的研究分析了超過92萬名20歲以上日本成年人的健康檢查與醫療保險理賠資料,為目前探討飲食時間與骨骼健康關聯性中規模最大的研究之一。

研究結果指出,相較於正常飲食作息的人,經常不吃早餐者的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增加18%,而習慣在睡前短時間內進食晚餐的人,風險則上升8%。更值得關注的是,同時具備這兩種不良飲食習慣的人,骨折風險更大幅上升至23%。
研究團隊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往往伴隨其他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研究顯示,每日吸菸者的骨折風險約增加11%,而缺乏運動、長期飲酒及睡眠品質不佳等因素,也可能對骨骼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習慣不吃早餐的人通常攝取較少的鈣質與維生素D,而晚餐時間過晚則可能干擾人體生理時鐘,影響骨骼代謝與荷爾蒙分泌,進而加速骨質流失。這項研究也強調,骨質疏鬆不僅與營養攝取有關,更與整體生活型態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