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大陸、北韓、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全球安全專家警告,反西方勢力可能正在成形,華盛頓及其盟友不應掉以輕心。

據《CNBC》報導,被譽為「德國人脈最廣的前外交官」、慕尼黑安全會議基金會理事會主席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於5日在義大利切爾諾比奧(Cernobbio)的安布羅塞蒂論壇(Ambrosetti Forum)上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最近在中國大陸舉行的世界領導人集會「令人擔憂」。
上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舉行93大閱兵,接待了20多位外國領導人,其中包括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9月1日的上合天津峰會上,習近平更被拍到與普丁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相談甚歡的畫面。
伊辛格向《CNBC》表示:「我對這些畫面感到擔憂。雖然我們知道印度與中國之間並非完全和諧……但世界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在發展。」
伊辛格同時身兼多個外交政策相關職務,包括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與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職位,還曾擔任德國駐美大使。
他示警,全球關注焦點已從專制政權興起與民主國家衰敗,轉向擔憂極權領導人的潛在結盟。「我們必須承認,至少存在形成某種反西方聯盟的潛力,目的是建立一個不同於我們熟悉的全球秩序,一個建立在權力、軍事力量與政治壓迫政權的秩序。」伊辛格說。「這種情景並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所以我認為這些來自中國的畫面令人擔憂。」

8日,中國大陸、印度與俄羅斯還以線上形式舉行金磚國家(BRICS)峰會。該組織亦包含巴西與南非,過去曾因「反美政策」受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威脅。在峰會期間,各國代表批評白宮的關稅政策,並探討深化聯盟內貿易合作的可能性。
對此,「老布希美中關係基金會」(George H. W. Bush Foundation for U.S.-China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哈佛大學亞洲中心(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re)研究員李成賢(Seong-Hyon Lee)也在8日的文章中指出,那些因北京、平壤與莫斯科尚未正式結盟,而不理會3國關係的人,「忽視了這個深度合作夥伴關係的實質意涵。」
李成賢表示:「上週的峰會與閱兵,是中國戰略姿態重大轉變的公開表現:一種對西方的『心理脫鉤』。北京已認定,與華盛頓的戰略和解不再可行,並正在積極追求新的世界秩序。」他還將習近平、普丁與金正恩組成的「三巨頭」,稱為「這一新姿態的硬實力核心。」
李成賢警告:「華盛頓及其盟友最危險的錯誤,是誤判這一挑戰的性質。僅糾結於這些國家缺乏正式聯盟,無異於準備應對一場新的戰爭。真正的威脅是運作於國際法縫隙之中,一個靈活、可適應的合作網路,善於利用模糊空間否認結盟關係。」
然而,約翰霍普金斯高級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亨利·季辛格全球事務中心(Henry A. Kissinger Center for Global Affairs)訪問學者羅士辛(Evgeny Roshchin)則認為,此聯盟恐難突破目前的形式。
羅士辛在接受《CNBC》電郵訪問時表示,上週在中國舉辦的上合組織峰會「遠非,也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傳統軍事聯盟。」不過他認為對多國關係的擔憂「有充分理由」,尤其涉及俄羅斯方面的,因為與莫斯科的持續貿易活動,支撐著俄羅斯的戰時經濟。
不過,羅士辛指出,北京尚未承諾對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中國大陸與印度對俄羅斯核威脅也表達過不安。他認為:「峰會展示的,並非一個凝聚的集團,而是有各自野心的國家聚會,能在特定領域進行戰術性協作,但缺乏北約第5條集體防禦框架下所需的統一承諾。中國並未打算建立這種統一性,而是推動靈活、多層次的互動,在利益一致的領域加強合作,並允許在其他方面脫鉤。」
他也坦承,中國大陸將此類聯盟納入長期戰略,藉此在聯合國等多邊平台上建立「新的多極體系」,以推動自身國家利益,「習近平持續表達對聯合國的強烈支持並非偶然。這一新興勢力的影響力,可能轉化為對中國在全球治理立場上更廣泛的支持。」(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