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坣娜因肺腺癌病逝,消息傳出震驚演藝圈,其丈夫已證實死訊。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感冒,導致超過七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末期。醫界提醒,若出現咳嗽持續兩週以上、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或咳血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

根據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首位,而肺癌自93年起更成為癌症死因之冠。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後者包括鱗狀上皮癌、肺腺癌及大細胞癌。吸菸與小細胞癌和鱗狀上皮癌關聯較大,但近年來肺癌患者中,約有七成為肺腺癌患者。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程建博受訪時表示,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六至七成。值得注意的是,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感冒,導致約75%的肺癌病患發現時已是第四期。
程建博提醒,許多患者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檢查時,往往已接近晚期,僅約兩成患者能透過手術切除腫瘤,存活率在各類癌症中相對較低。因此,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肺部檢查,包括有吸菸史者(含二手菸)、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接觸工廠廢氣或特殊污染環境者(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礦工等)、肺結核病史、肺纖維化患者及有癌症家族史者。

國內自111年7月起,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每兩年一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並於114年1月1日擴大篩檢對象。目前符合條件者包括40至74歲女性或45至74歲男性,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有肺癌診斷史者,以及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戒菸未滿15年的重度吸菸者。
衛福部國健署呼籲民眾應重視日常健康管理,主動戒菸、避開空氣污染、維持健康飲食和作息,以降低罹患肺癌風險。若出現持續咳嗽未改善、咳痰帶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或喘鳴、持續胸痛、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體重無預警下降或食慾不振等肺癌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